单反是老大爷最后的倔强,帝都80后行摄记录遇见的世界
这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北京单反大爷,名片上面是官方说法,按照行话呢,年龄稍大、道行超深的摄影大家在圈内有个更响亮的名号——老法师!而迟玉洁老师,绝对是老法师中的战斗法师!
“一定要把没做的做了。”
我与迟玉洁老师是在一家雅致的江南小馆里见面的。刚坐下,他就从包里掏出两小盒包装精美的茶叶,一盒送给我,另一盒打开,给我们的杯子里各倒了一些:
“咱们边喝好茶边聊天——现在不是讲究仪式感嘛!”
与迟老师相处,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他活在当下,懂得生活!
和多数国人相比,迟老师过得更精致:经常在家动手研磨咖啡,连小天平都用上了;红酒尝一口就能品出是梅洛还是赤霞珠,别人手镯上的绿松石他扫一眼就知道是不是纯天然的。
“年轻时环境不好,太多事情想干干不了。现在有条件了,一定要把没做的做了,不能留下遗憾。”
土耳其清真寺
澳大利亚极光
中国新疆大叔
另一方面,迟老师又特别爽快大度,喜欢交朋友,把钱看得很淡。这可能出自他山东人的天性和生活背景,还有多年走南闯北的感悟。
1999年开始,迟老师差不多每年都能出国两三次。那个年代,踏出国门还不容易,何况是公派,让同事羡慕嫉妒可能还有点儿恨。
其实,他能有这些机会,靠的是自己的高风亮节:北京对外友协准备在国外办展览,向摄影家征集照片。大家要价都挺高,只有迟老师例外。“我说,‘要什么稿费?相机胶卷都是公家的!’”对外友协的人很感动,后来有出国拍摄的任务,首先想到的就是他。
以色列也有静谧的一面
迟老师第一次出国是去荷兰。期间,他给儿子买了一双耐克鞋,折合人民币近千元。他说先借穿几天,然后就穿着它们拍完200多个胶卷,以至回国把鞋“还”给儿子时,鞋底基本磨透了。
土耳其小镇
那时他就爱上了欧洲小城,爱上了当地人的悠闲。一天他和团友出去。去时经过一幢二层小楼,有个女人坐在阳台上读书,旁边摆着红酒。回来时,女人还在那里惬意地品酒读书。
希腊小镇
20年过去了,中国的出国大军已经浩浩荡荡,横扫世界,但迟老师感慨:“我们最欠缺的就是会生活!”确实,很多时候,我们出国,就是去打卡,为了在朋友圈发照片炫耀!
“当时我的眼泪就下来了!”
2016年,迟老师退休。最初,他承认,也有些彷徨落寞。但很快他就释然了,“人生就几十年,得想开,要活在当下!”
他这一想开,生活就开了挂,而且一发不可收拾。雪域高原、新疆大漠;川西大山、安徽歙县;菲律宾,塞浦路斯;摩洛哥,土耳其;澳大利亚,意大利;以色列,伊朗……
甚至裹在南非的袖珍小国斯威士兰,原始粗犷的纳米比亚,他都留下了足迹,也带走了照片。
中国人退休后出国旅游,现在已不新鲜。出国自然要拍海量“美美哒”照片,用美图软件处理后,很多都能惊艳朋友圈,挣得一大把赞。
哭墙
老挝的僧侣
但迟老师说,“摄影的灵魂是两个‘节’。一个是细节,一个是情节!”只关注设备和技巧,不投入感情,拍出的照片不会打动人。
退休后他去的第一个国家是马来西亚,仙本那的巴瑶族让他特别揪心。
仙本那美如仙境,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潜水乐园。网上那些水清如镜、小船犹如漂在空中的梦幻照片,很多来自那里。
但迟老师看到的,还有命运悲惨的巴瑶族。因为复杂的历史与政治原因,这些人没有国籍,只能永远生活在那些小岛上,终生不得上岸。
有件事他至今想起还很难受。一个女人抱着孩子过来乞讨。那孩子也就几个月大,毒太阳下晒得惨极了。当地导游说最好给他们吃的。他们要钱没处花,只有赌博,或者买一种化学品去闻。
岛上没水,全指望下雨,迟老师就给了他们一瓶矿泉水。“他们一口气全都喝了。当时我的眼泪就下来了!……他们只能吃海鲜,可光吃海鲜会得一种病。这些人真是特别特别可怜!”
后来联合国筹款,在大点的岛上安装发电机,淡化海水,建了学校和住房,还组织人们用生活品换他们的海产品。
“不过这是双刃剑。”迟老师欣慰之余也担忧,“游客和摄影者越来越多,为了让孩子表演,就给钱给东西。这些孩子慢慢形成惯性,或者说是奴性。一见有人来,就过来讨东西,为这个给你做各种表演,变着花样从船上往水里跳。”
“照相机对我,就像坟冢。”
旅行中,迟老师不仅用心去拍震撼人心的照片,自己也常被震撼。“照相机对我来说,就像坟冢。它记录了一抹斜阳,一片归叶,一个场景的永不归返。”迟老师这样诗意地总结。
去年8月,他去纳米比亚拍星空。有一晚团友都去聚餐,他独自在铁丝网围出的安全区拍照。万籁俱寂,好像回到洪荒时代,只有远处不知什么野兽时时吼上几声,还有非洲岩鼠偶尔从脚下窜过。
这里是世界十大观星地之一,方圆100公里内没有任何光源。如此漆黑衬托出极端灿烂的星空,但也让人毛骨悚然。给同伴打电话,不通;试试对讲机,也联系不上。
“说不害怕,那是撒谎!不过当时我也特别兴奋。你们没去过,想象不出星空变化能那么快,我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天空在转,看到星星在动。那万里星空,实在是太震撼了。我当时真的想哭!”
行走在路上,迟老师有好几个特别震撼、特别想哭的时刻。
例如年轻时去西藏。一天,他独自出发,天高地阔,陪伴自己的,只有走路时羽绒服摩擦的声音,还有呯呯的心跳声。那时拍的照片已经找不到了,但他清楚地记得,忽然下起大雪,“最后苍茫天地间,只有我和三角架,当时真是热泪盈眶!”
“我亲爹这是去哪儿啦?!”
不过,迟老师这样的旅行也让家人有些担心。3月,他儿子曾在朋友圈里惊呼:“我亲爹这是去哪儿啦?!”
那时,他亲爹正戴着头盔、穿着救生衣,驾着小艇在澳大利亚的激流中狂奔。
“漂流惊险刺激,一个同伴失身跌落在湍急的激流中,可惜(!)有惊无险。”事后,迟玉洁在朋友圈里幽默地说。可他儿子却笑不出来。
5月,迟老师去恩施大峡谷和云龙地缝,朋友圈那些可以直接给《指环王》做背景的壮观景色,震撼人心。
不过几天前,他发的一张狗狗照片,同样震动我。“我家小虎知道我要出门,心情不好,躲在椅子下谁也不理。弄得我这心里酸酸的。”
我每次出去旅行,我家16岁的老猫咪咪,后来又有了捡来的八九岁的狗呆呆,也是这样让人揪心。尤其呆呆,5月下旬我出门,她整整三天不吃不喝地趴在门口等着。
巴尔干别样风情
6月,迟老师奔赴巴尔干。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1999年,这里的中国大使馆遭遇美军轰炸;波黑的萨拉热窝,对,就是瓦尔特保卫的那座城;黑山的波德戈里察,现代美女与古老教堂的完美组合。
北极风光
之后,迟老师奔赴北极,在芬兰落地,转战挪威,受《纵横拉美》之邀,登上独家包船的海洋亚特兰蒂号,开始极地之行。
他敬畏大自然,敬畏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海鸟,海狮,海豹,驯鹿,北极狐;在无人问津的北极,仍一本正经地开放的野花。曾经的矿业小镇,为防前方熊出没背着猎枪出门的居民,也进入他的镜头。
只可惜,他没能看到心心念念的北极熊。人类对环境的肆意破坏,不知这种遥远北地的生灵未来命运将会如何?
似乎没有休息,迟老师又奔赴野性十足的堪察加半岛,在战斗民族的持枪护卫下,与捕食鲑鱼准备过冬的大棕熊“偶遇”。那些庞然大物在他的镜头下既憨态可掬,又野性威猛,还有母子散步的温馨一幕。
这一切,比赵忠祥解说的《动物世界》还要精彩得多!我调侃:“我离棕熊只差两米加一层荧屏,很近;你离它们隔着十好几米,很远!”
迟老师给我的惊喜实在是一个接一个,一不留神,朋友圈中就会涌出他的大作。不过,他儿子一定又在惊呼,我亲爹这是又双叒叕去哪儿啦?!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