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儿童文学有几篇作品能让人记得住
人民文学出版社在1972年9月出版了一本儿童文学选辑《海螺渡》,一时反响热烈。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海螺渡》一书共收入十篇作品。
分别是:
叶文艺的《海螺渡》,
许胤丰的《火烧“野牛”》,
胡惠英的《阿勇》,
今新的《水莲》,
马歌今的《红灯闪闪》,
思冀的《我的小老师》,
杨啸的《红医生》,
钱世明的《小瑾》,
南京市要武区革委会文艺创作组的《华子》,
方楠的《螺号声声》。
版权页:1972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其中第一篇《海螺渡》,曾经入选江苏省中学课本。
《海螺渡》的作者叶文艺,1934年出生于江苏徐州铜山茅村镇叶台村,1956年入伍,从军二十多年,1976年转业到浙江宁波文联。
《海螺渡》题材隽永,文笔清新、朴实,尽管有时代色彩,然而人物形象是非常饱满的。
解放军叔叔送文件去鸡鸣岛,遇上困难,渔家少女“东海红卫兵”不惧风浪驾小舟送解放军叔叔渡海峡。这渔家少女的妈妈当年在解放战争中积极“支前”,摇橹送大军解放鸡鸣岛。少女决心要向妈妈学习,在大风大浪里锻炼成长。寓意深刻。
“要船渡海,请吹海螺。”前后呼应。
《海螺渡》还被改编为连环画。
少女“东海红卫兵”改在“红领巾”
连环画还出版了外文版。
《海螺渡》一书中的第三篇:胡惠英的《阿勇》也是一篇影响较大的作品。1975年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故事影片《阿勇》。不过这电影,在我们小孩看来实在“不好看”。放鸭的乡村少年阿勇与坏人斗争。外景地是在无锡太湖边上。
《阿勇》的连环画,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画面上一派江南水乡的特色,看着还算亲切。
都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彩色版的《阿勇》出版于1973年2月,黑白版的《阿勇》出版于1975年4月。
胡惠英,上海市人,中学毕业后于1968年插队到上海县北桥人民公社新农大队朱乔生产队(周家生产小队),1971年参军。她的小说《阿勇》最早收入197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新的高度》。
《海螺渡》一书第七篇是杨啸的《红医生》。杨啸是大名鼎鼎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十六万字的中篇小说《红雨》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彩色故事片,1975年上映。电影《红雨》要比电影《阿勇》好看。作家跟作家不同,电影制片厂与电影制片厂不同,“经验”“水平”是造成“不同”的原因。
杨啸,1936年出生,河北肃宁人。一级作家。1965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文艺研究班。历任伊克昭盟人民银行科员,伊克昭盟盟委宣传部干部、文教处文艺创作组创作员,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副主席及作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
综观近几十年来的文坛,儿童文学作品能流传下来的不多。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