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批评的十大电视剧,央媒点名批评的10部烂剧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l 笔墨娴熟
编辑l 笔墨娴熟
什么“十年含泪打造的精品电视剧”,什么抗日神剧,打着还原“历史”的幌子,全都是披着“狼皮”的圈钱“作品”。
作品完全没有精髓,演员更是油腻不堪,陷入到“莫名的自信”中,不知道谁给的脸!
下面咱们就看看那些令人作呕的“神级偶像剧”简直是“下三流”“辣眼睛”的代表作:
1. 十年呕心之作《东八区的先生们》《东八区的先生们》是张瀚历经十年的呕心沥血之作,原本这样的话一出来,无数的网友对这部剧充满了兴趣,尤其这部剧是张瀚自导自演的作品,更是令无数的“恋爱脑”十分感兴趣。
当初张瀚凭借《一起去看流星雨》出道,一张帅气的脸庞,以及“带你随便买美邦”让张瀚火速出名,奈何近几年来,张瀚似乎在“霸总”里面走不出来了,不仅在演技上没有任何的突破,反而是越来越油腻。
当《东八区的先生们》这部一出现,又摆明是十年巨制,包括小编在内的网友们更是以为张瀚这回肯定是要走转型路线了。
奈何,等真正的剧一播出,才是真正的打脸,这一巴掌真是令人感到“头晕目眩”。
原来摆脱不掉的还是张瀚那张油腻的脸,配上“擦边球”的动作,以及时时刻刻都在侮辱女士的演技及动作。
更是令无数的网友感到这是十年的呕心之作,还是将龌龊的内心明晃晃的摆在观众的面前。
不久这部剧更是被央媒直接点名询问:
“十年打磨的“诚意之作”在哪里”
最终这部剧也是因为里面涉及到不少的“黄色废料”以及“擦边球”动作,直接被下架处理,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十年精心之作”豆瓣评分只有2.3分,达到了历史的最低。
图
2.“逐日传奇”之《我是刘金凤》关于《我是刘金凤》这部电视剧刚刚播出的时候,小编就有疑问,这到底是一部古装剧还是就像“辣目洋子”名字一样,追逐日式风格。
虽说最近随着历史文化的弘扬,很多人都喜欢上了古装风格的衣服,甚至随处可见的“古装走秀”,虽说这些衣服已经和现代服装元素进行了融合,像“马面裙”一样,内里包含着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
《我是刘金凤》这部剧却打着古装剧的旗号,里面各种日本风,先说辣目洋子的樱花和服,不知道是导演故意为之,还是真的不知道樱花和服到底代表着什么,再说里面官员的穿戴,更是完全与日本天皇不说完全一致吧,十分有九分相似。
甚至在剧中公然吃寿司,试问,中国哪个朝代竟然有吃寿司的习惯,真是令人无语,到底知不知道自己是哪国人,知不知道曾经的“千疮百孔”到底是拜谁所赐!
再一个最重要的是,里面的演员竟然没有一个玩正格的,演技演技不在线,浮夸的表演更是让人时时刻刻出戏,剧情更是啰嗦毫无新鲜感。
央媒更是直接点评:泱泱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我们的文化自信不允许刻意化用国外的风格样式。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绝对不可以这样被随意侮辱,最终这部剧也是遭到了下架处理。
3. 婚姻不幸《亲爱的小孩》《亲爱的小孩》这部剧的播出,直接将婚姻中的各种不幸进行放大,甚至出现了一系列的“纠葛”,上映不久后就惨遭官方的点评。
网络与科技的发展,有时候更是在个别的事件中提取出女生只要进入到婚姻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幸”事件的发生,所以也面临着大部分的未婚青年不再选择进入到婚姻生活中。
更是有不少的网友们,表示看了这部剧之后,再也没有想结婚的打算了,甚至还有些恐惧婚姻生活。
于是这部剧一播出,就直接遭到了人民网和光明网的点评“禁止贩卖焦虑”还原生活原本的面貌,而不是忽略新手妈妈们。
不得不说,虽说这部剧确实有些写实题材,但是过度放大生活里的不幸,确实会让很大一部分人感觉只要进入到婚姻中就是不幸的,奈何这只是一个个例,我们还是要相信爱情的,毕竟爱情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当初《谈判官》播出的时候,大部分的网友就质疑,黄子韬和杨幂真的能还原“谈判官”真实的状态吗?
最终不负大家所望,这部剧确实令无数网友们失望,杨幂还是走一如既往的路线,没有任何演技的机械式表演,加上一集无数的换衣服的“时装秀”知道的这是一部电视剧,不知道的还以为走时装秀呢!
而这部剧更是打着“还原本质的题材”实际上就是一部妥妥的偶像剧罢了,再次上演了“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狗血套路剧情。
这部剧甚至用了无数“金钱”“大别墅”“各种超跑”在剧中一通展示,不得不说真实的世界到底是这样的吗?
人民日报更是直接点评“换汤不换药”,利用错误的价值观导向,传播给那些所谓的“恋爱脑”们,真是令人无语了。
5.“抗日神剧有钱有才”之《雷霆战将》说起抗日题材的电视剧,说实话,近年来确实属实不少,但是能将抗日军拍出“偶像剧”“奢侈风”的《雷霆战将》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明明是一部抗日题材的电视剧,展现的应该是那个年代的热血青年,如何为了保家卫国,做出来的一系列卓越功绩。
而不是时时刻刻梳着一个大背头,满头的发胶发蜡的既视感,甚至住在大别墅里,顿顿都是山珍海味。
要知道当年的长征之路,牺牲了多少革命烈士,他们没有能够果腹的食物,就去扒树皮、煮腰带,什么时候抗日的时候,中国竟然有如此好的条件,真是令人无语,严重扭曲了历史。
人民网更是直接点评“尊重历史”,最后也是被下架处理。
6. 开创“手撕”题材之《抗日奇侠》说在抗日期间,有很多奇人异士,或者说是一些能人巧匠,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过卓越的贡献,这一点我们确实是相信的。
但是在《抗日奇侠》中动不动就能“手撕大炮”“手撕鬼子”说真的,还真是令人难以想象,如果真的有这种情况的话,估计也早早就被抓走做实验去了吧。
完全罔顾历史,想当然的去拍摄,甚至里面的演员演技更是一如既往的令人尴尬,不得不说的是里面的女主角,为什么要顶着一张整容脸呢?
难道抗日期间我国就已经有如此成熟的“整容”技术了,难道就不怕拍戏的时候把鼻子撞歪?
真是令人难以想象。
对此央媒也是直接下场进行了批评。
7. 一手烂剧之《一个鬼子都不留》实话来讲,看到于震就有一种很不好的感觉,于震可以说近几年来包揽了无数的抗日题材的“神剧”虽说演技还算可以,但是剧情委实有些夸大,更是不符合真实情况。
就像《一个鬼子都不留》中一个小小的飞针就可以抵挡”千军万马“说实话,跟这部剧的名字一样,太夸大了吧。
虽说那个时期确实会有一些能人异士,能工巧匠,但是如果真的有这样的“能人”存在,中国那个时期也不能这么的惨。
不得不说,导演啊,还是尊重点事实吧,别带坏祖国的花朵们了。
央媒更是直接批评道:“这完全是对老一辈革命先烈的不尊重、虚化对手、夸大自身“。
8. “瞪眼”“抠图”“作妖”之《孤芳不自赏》《孤芳不自赏》没有播出之前,虽然大家对于杨颖的演技存在怀疑,至少钟汉良的演技算是一直在线,奈何这部剧真的播出后,可真是惊吓坏人们的三观。
不知道剧组的钱是全都给了演员们片酬,还是真的是演员们的情况出现了问题,大量的P图、抠图,一旦出现有危险的地方,甚至都不用演员露脸,直接P上去,也是令人无语。
像这种低质量的电视剧,明显是拿观众们的眼睛“指鹿为马”,官媒更是直接吐槽。
9. 这是事实吗?之《鹿鼎记》说实话,小编对于《鹿鼎记》印象一直都是深刻的,尤其是陈小春那一版,更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张一山的演技说实话,也是一直都在线的,但是不明白为什么等两人结合在一部《鹿鼎记》中却出现了“四不像”的剧情。
浮夸的表演、夸张的表情可以说全程靠这这种“嗨过头”得表演方式,确实令人感到实属尴尬。
让你翻拍不是让你魔改,真是令人无奈啊。
央媒更是直接点评
“剧情毫无节奏感,演员神情过分夸张“。
10. 好牌变烂牌之《风起洛阳》没看《风气洛阳》之前,王一博、宋茜可以说演技虽然比不上科班出身,凭借着优秀的外貌和人气也是能吸引一波人气的。
奈何这部电视剧一播出,属实令人感受到不知道是导演的故意用心,还是想利用偶像的高人气,整部剧,不仅平平无奇,甚至演员们的实力更是参差不齐,好的是真好,不好的也是真差。
着实令人哭笑不得!
央视人民网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不要纠结番位,青年演员更是需要真正的打磨演技“。
11. 互相推诿之《清平乐》《清平乐》这部剧确实属于一部高开低走的电视剧,属实一手好牌打了个稀巴烂。
本身面独里面的演员,一开始确实还是有些看下去的欲望,然而没几集,演员的演技就开始机械式表演、可以说没有任何的感情成分,剧情也是拖拖拉拉。
原本30集讲述完的事件,硬是拍出了60集,也真是让人感受到剧组的“土豪”,毕竟胶卷如此值钱。
最重要的原本打着原创的旗号,实际上编剧却是抄袭的网络小说,也真是狗血令人无语。
对此央视网肯定不能坐视不管,直接进行了批评。
结语:其实每部作品都是导演和演员们的心血,既然已经付出了心血,那就好好去努力,不让浪费这份努力。
但如果打着“呕心沥血”的想法去搞噱头,走擦边线,那就不单单只是被央媒点评这么简单了。
对于有些导演和演员现在还不算晚,既然已经迈入了娱乐圈这个圈子里,就好好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遵守原本属于就该遵守的职业道德,而不是一味的去挑衅观众们的“眼球”。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