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到今天我们还在听周杰伦的歌,什么软件能听周杰伦的歌
周杰伦的粉丝里什么年纪都有
回想一下,我有多久没听流行歌曲了,可能有十几年了吧,不是我不想听,只是没什么可听的!一首首所谓的流行口水歌红个那么几天就瞬间被人遗忘,再也想不起来!而电脑里存的当年周杰伦的那些歌,现在听来,仍然是那么悦耳,也会跟着哼唱几首,这就让我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二十几年过去了,我们还在听周杰伦?
在周杰伦刚刚红的那个时代,听歌并不只有他这一个选择,那是一个百花齐放的音乐时代,无数优秀的创作者层出不穷,我们并不止听周杰伦,各种各样的好歌都在我们身边大街小巷传唱,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可是到了现在,为什么我们一旦想听歌,还是会找他呢?
演唱会经常会有明星去看
一、音乐风格丰富周杰伦的音乐风格异常丰富,在不同的风格里自由切换毫无压力,其中最有名也最被大家接受的就是中国风,这是他众多曲风中的一种,也是为了丰富唱片而加入的,并没做为主打,但却受到了极大多数听众的喜爱。而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风《东风破》已经是第四张唱片里的歌曲了,而中国风的大受欢迎也直接影响了他后面的每一张唱片,《七里香》变成了唱片同名主打歌,这之后几乎每张唱片都会有一首中国风来保证销量,《发如雪》、《千里之外》、《青花瓷》、《烟花易冷》、《菊花台》、《红尘客栈》都做到它们的使命!
虽然中国风是让杰伦名声大噪的功臣,但这只是他众中曲风中的一种,可以说真正喜爱他的歌迷中,喜爱中国风的只是少数,曲风多变几乎存在于他的每一张唱片,R&B已经成了他身上最著名的标签;特殊风格极其小众的Acid Jazz《印第安老斑鸠》,这首风格在国外都很少见,足以见杰伦涉猎之广;《反方向的钟》的前奏用的是类似拼音元音的饶舌;《完美主义》直接用自己名字来做间奏;《娘子》中国风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尝试;《嘻哈空姐》少见的充满暗示的电子舞曲;《龙卷风》标准的节奏蓝调!
风格多变并不仅仅指的是曲风,还有作品的内容,不论是回忆上海的《上海一九四三》、关注家暴的《爸,我回来了》、穿越千年的爱恋《爱在西元前》、吸血鬼的《威廉古堡》,还是家庭关系的《稻香》、反战的《最后的战役》、黑帮教父《以父之名》、校园恋情的《回到过去》,它们都丰富了歌曲的内涵,让人深思!
唱片封面还是很有特点
二、创作极度高产周杰伦从2000年起至今发行了十四张唱片,发片频率远超同行,甚至在唱片业极度萧条的后期也没有停止,只是从发唱片变成了发单曲,平均每张唱片十首歌来算也有140首,你想想,你听完过这140首吗?他的歌曲库就是一个宝库,再挑剔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符合口味的歌曲,极度高产才是他至今仍然流行的另一个原因!这还不包括他为其它歌手写过的歌,而这些歌质量依旧很高;张韶涵《亲爱的那不是爱情》、温岚《夏天的风》《祝我生日快乐》、陈奕迅《淘汰》、陈小春《我爱的人》、李玟《刀马旦》、容祖儿《小小》、蔡依林《倒带》《说爱你》《你怎么连话都说不清楚》、S.H.E《热带雨林》、吴宗宪《屋顶》等等数不胜数!
当年公司是以偶像标准打造的Jay
三、外部环境变化除了周杰伦自身实力之外,外部环境也在发生变化,一批批没有传唱度作品的歌手受到无脑的粉丝喜爱,这就让背后的公司索性摆烂了,反正有没有作品都会有人喜欢,干嘛还要费力不讨好地去制作唱片、花大笔的钱找人作词作曲、拍摄MV呢,有了第一家这么干,后面就都是有样学样了,劣币淘汰了良币,词曲作者也有些开始转行,恶性循环就这样一步步让我们没有好歌听了,再加上短视频的崛起,大家的吸引力都被它吸引,碎片时间都被占用,安静下来听一首几分钟的歌的时间也没有了,谁还会用心创作歌曲呢?只能继续听以前的好听的歌了!
一直觉得会唱歌的人不厉害,能创作歌曲的才是真正有才华,不管你有没有学过声乐,不管你懂不懂乐谱,只要你不是哑巴,勤练之下都能唱得不错,这没什么难的,唯手熟尔!而创作歌曲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要经过系列专业的学习,还要看有没有天赋,这也是为什么优秀创作者会被无数歌手争相邀歌以及在业内被尊重的原因!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似乎只要你慢了一点点,你就会被时代淘汰,就会被时尚、潮流、生活以及周围人所淘汰,我们恨不得做什么都开二倍速,似乎这样我们的时间才没有被浪费,可是书本、电影、音乐这些我们曾经无比熟悉需要的东西,有了它们才会让我们成长快乐!希望大家偶尔能放下焦虑,做回自己!
最后贴上两个榜单,排名不分前后,都是主观排名,不喜见谅!周杰伦歌单TOP10 1.星晴 2.黑色幽默 3.龙卷风 4.印第安老斑鸠 5.对不起 6.她的睫毛 7.夜曲 8.稻香 9.给我一首歌的时间 10.告白气球 邀歌歌单 TOP101.夏天的风2.小小3.刀马旦4.你怎么连话都说不清楚5.如果你也听说6.淘汰7.蜗牛8.屋顶9.倒带10.祝我生日快乐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