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朗读者,朗读者第一季推荐的书单

时间:2023-05-25 22:46:50阅读:4231
董卿的《朗读者》,这档节目的出处你是否知道呢?我是今年1月份才知道的,在厦门的麦浪书店以赏析的形式观看了《朗读者》,看完之后有很多未解之惑,原著读完之后意犹未尽。在书店结束观影后,大家围坐一起讨论,我…

董卿的《朗读者》,这档节目的出处你是否知道呢?

我是今年1月份才知道的,在厦门的麦浪书店以赏析的形式观看了《朗读者》,看完之后有很多未解之惑,原著读完之后意犹未尽。

在书店结束观影后,大家围坐一起讨论,我开始去回味电影的细节,赞叹一起讨论的美妙,别人能发现自己没想到的细节。

共赏与独自观影是两种体验。独自观影后没有人与你讨论,共享却能加深对电影的细节感知,会因为看到不同的角度而欣喜,也会因想到相同的表达而相视一笑。

电影《朗读者》

德国作家施林克的《朗读者》在豆瓣有9分,是首部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首的德语小说。看完电影之后带着很多的疑点,一口气读完了原著,刷完两遍的后劲会比想象中大的多。

故事讲述了15岁的中学生米夏爱上36岁的汉娜,八年后他们再次重逢与法庭,在纳粹战犯的审判上,汉娜被判终身监禁,最终在监狱自杀。这部小说有爱情的悲剧,也饱含人性的矛盾。

是保守秘密而判终身监禁?还是坦白事实得以减轻刑罚?我想大部分人会选后者,而这关乎一个人的自尊,我们无法用自己的认知去判断他人的行为。

造成女主人性的矛盾和一生的悲剧是:“自卑”。困于自卑,于是用一生来赎罪。

女主 凯特·温斯莱特 《泰坦尼克号

15岁夏天遇见的爱情影响了米夏的一生。米夏痴迷汉娜丰腴的肉体,在一次次迁就中迷失了自我,他们洗澡、朗读、做爱。体弱多病的米夏得不到家庭的宠爱,孤僻、没有朋友,是汉娜疗愈了他,在汉娜这里他从自卑到因朗读而功课越来越好,变得自信开朗,慢慢引起身边人的注意。

电影《朗读者》

电影有一幕米夏终于去监狱看了老年的汉娜,汉娜在食堂握住米夏的手,以为米夏对她的爱如从前,可是米夏对她是冷漠的,帮她安排好了一切,抽回手的一刻她心底失落,已决意死在监狱。

影片的最后,汉娜自杀了,米夏在监狱里失声痛哭,对汉娜也终于释怀。

监狱见面

汉娜是个文盲,她一生为掩盖她的缺点而不断转换职场,她出色的表现本可以多次升职,升职就意味着需要处理文字工作,但她却是个文盲。

二战时期,汉娜作为纳粹集中营的看守,因300多名犹太人囚犯被大火烧死而受审。汉娜死守她的秘密,为了逃脱法庭上笔迹的确认,她承认报告是她写的,承认所有罪名而被判终身监禁。

此时作为旁听审判的法学生米夏,再次遇见汉娜,审判中他有了一条对汉娜有利的证据,而这条证据就是“汉娜不识字”,电影中会疑问“为什么米夏没有说出口”,他选择尊重她,也因没有勇气为她澄清而内疚。

承认报告签字

汉娜被监禁,而米夏经历了婚姻、女儿的出生,他回到最开始遇见汉娜的那个家,找到从前读过的书,录制成磁带寄给在监狱里的汉娜,汉娜通过磁带一遍遍的听,去监狱图书馆找来书籍,一个字一个字自学,开始给米夏寄信,她通过磁带学会了读写。

学会了读写后的汉娜,她的精神世界从坚强到绝望,无原则的遮掩让她清晰地发现自己更为深切的罪,维护自我尊严又怎样呢?死罪是无法被原谅的。

汉娜的死让我想到《肖申克的救赎》里面那位老者,半生的时间都在监狱里度过,刑满释放后,外面的世界早已天翻地覆,对他们来说生存是一件极其残酷的事情。

电影《朗读者》

没有人会主动选择自卑,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美好而有意义。我们总要想清楚“为什么自卑”,总有一些不愿意被知道的秘密,变成自卑的枷锁,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自卑的存在,然后想办法直面它,解开束缚,成为勇敢而自信的你。

超越自卑,与自己达成和解,也正如小说那句“唯有爱才能让灵魂得以完整”。

电影《朗读者》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