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朗读者 洗净铅华为你朗读一个故事

时间:2023-05-25 22:39:09阅读:398
青春稚气的少年,优雅自傲的少妇,在那个飘着令人愉悦芳香的夏天,带领观影者进入二战后兵荒马乱的西德。这部获奥斯卡5项提名、豆瓣评分高达 8.5分的电影——《朗读者》,改编自哈德的同名小说,有关爱情,有关历史…

青春稚气的少年,优雅自傲的少妇,在那个飘着令人愉悦芳香的夏天,带领观影者进入二战后兵荒马乱的西德。

这部获奥斯卡5项提名、豆瓣评分高达 8.5分的电影——《朗读者》,改编自哈德的同名小说,有关爱情,有关历史,更有关人性。

人生,缘始于遇见——他教会她自学、自知,她让他懂得了爱情和欲望

影片以15岁少年米夏与36岁情人列车售票员汉娜的故事为切口,进行情节的展开,少年米夏患上猩红热,从学校回家时,突然发病呕吐,得到了陌生女人汉娜的帮助。

康复后,米夏找到了汉娜并答谢她,不料两人却很快卷入了一段激情而秘密的关系——虽然汉娜的年龄要大很多。对于这段忘年恋,影片描写平铺直叙,真实而又美好。

汉娜与米夏的爱情诚而可贵,对于汉娜来说,米夏的到来让她有了相遇的期待、阅读的快乐,这个温柔亲切、忠诚耐心的孩子,每次都来为她读书,朗读的声音那样好听迷人,让历经沧桑的汉娜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这是米夏给予汉娜的,也是最能打动汉娜的。

对于米夏来说,穿着花色吊带时而微微蹙眉的汉娜,所展现的成熟与魅力实在让他着迷,在他念书给她听时,她会或沉思或微笑,并且告诉他“你很在行朗读”,她永远这样冷静睿智,愿意给他所有的关注和肯定。爱和尊重是汉娜给米夏最好的爱情,这样的爱情让米夏成为一个更好的男人。

影片中间,汉娜和米夏的感情接受着考验。观影者可以看到米夏对于去泳池边找自己的汉娜的闪躲,汉娜在两人单车旅行点餐时,面对邻桌孩子异样嘲笑的尴尬,他们是两个太不一样的人,以至于他们就像两只渴望拥抱的刺猬,注定难以拥有美好的结局。

让汉娜和米夏感情暂告段落的,是汉娜的偶尔得到的晋升机会,她不再做列车售票员,不辞而别,影片对米夏的情绪进行了细节拍摄,疑惑、不舍、委屈……让人觉得从前与汉娜度过的美好夏天仿佛就只是一场瑰丽飘渺的梦。

证词能使她免遭终生监禁,该怎样做?

这是《朗读者》呈现给我们的难题。

多年以后,米夏与汉娜再次戏剧性的相遇。这一次相遇在法庭,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立场。

法律学校的实习生米夏,在被告台上见到了纳粹战犯汉娜,这是他才知道:那个善良又无知的、那个在少年时代熠熠闪光、又突然消失的女人,竟然是助纣为虐的纳粹罪犯。重逢的惊喜,纠结的处境在这时形成了激烈的矛盾点,影片也在这时达到高潮。

人因羞耻感而保有秘密,却又因秘密而困锁,但又因坚守秘密,留有一份尊严。

这场关于纳粹帮凶的裁定,开局了,与此同时,关于米夏与汉娜感情的裁决,也开始了。

面对法官咄咄逼人的审问:是你吗?

汉娜供认不讳,但事实是,纳粹营中许多涉及文字的工作,她根本没法做,还有那份写满了犯罪证据的文书,她也看不懂。汉娜的羞耻感到达了极致。但她不愿意当众承认,承认自己是文盲的事实。她是谁,一个罪犯?还是文盲?她又该怎样活着?最终,汉娜的自尊心替她做出了一个看似“体面”的选择,她认罪了,认下文书中许多本不属于自己的重罪。也因此失去了自由。

米夏也有羞耻感。当他得知汉娜曾是集中营看守时,试图帮助辩解,又不知如何辩解;明知文盲的证据对汉娜有利,甚至将已知情况公诸法庭,是自己的职业道德,可与比自己大二十多岁的纳粹看守相爱的经历,无疑让他羞于启齿,最终他无奈地选择了隐瞒事实。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回头发现,你不见了,忽然我乱了

汉娜锒铛入狱,米夏与汉娜的交集,却没有因此结束。但正如米夏自己所说,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给他的印象难以取代,以至于他仅曾有过一次非常短暂的婚姻。

米夏,他知道汉娜对知识的渴望和羡艳。汉娜入狱后,时常寄来光碟,日复一日的为汉娜念书。面对光碟里仍旧熟悉温暖的声音,汉娜动容了,她开始听着光盘逐字逐句的学写字,尝试着给米夏写信。

然而收到信的米夏并没有回信,可以看出他对于这段复杂感情十分为难,他已经说不清自己对汉娜的感情,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此时的汉娜。

汉娜与米夏的最后一次见面,是米夏接汉娜出狱的那一天。面对眼前的这个男人,汉娜热切的想去握手,却遭到了拒绝。眼前的米夏,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想方设法哄她开心,脸上带着羞涩和甜蜜的男孩子。他的眼神中,蒙上了一层看不透的阴影,但她是一样的宽容,还像从前那样叫他——“你长大了,孩子。”

几句简单的寒暄,米夏问道汉娜有没有在狱中对自己的行为反思,学到了什么。

难以置信,在汉娜梦中演绎了千万遍的再次相遇的场景,得到米夏的第一句话,竟是要听自己对罪过的反思。这个孩子,不仅长大了,她也不认得了。

“我学会了写字”――汉娜回答。汉娜看着他,似乎明白了这些年来的一切,米夏冷漠的脸,成了他们最后的诀别。

能让灵魂完整的,是爱

一个命运用悲悯注解的国家,是爱的人错了还是社会错了?

汉娜最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再次不辞而别。杀死她的,也许是羞耻感,也许是情人米夏,更也许,是那个时代。那个混乱的西德,让善良无知的人不得不沦为邪恶势力的帮凶,知识得不到普及,无知成为羞耻,无数的人在渴望甚至乞讨知识。

电影最后,米夏在与集中营中女幸存者的谈话中,首次坦诚交代与汉娜的关系,时隔多年,米夏第一次面对自我真实的内心。他终于学会承认、愿意诉说自己与汉娜的感情,当初的孩子真正的长大了、理解了,也许也真正的释怀了。

开放性的结尾,残缺而又动人心魄,令人感慨许多。这里头有对时代的反思,也有对由汉娜与米夏衍生出的、无数正在烽烟之下诞生的爱情悲剧的无奈与惋惜。如果时代和平稳定,他们也许单纯依旧。

洗净铅华,再为你朗读一个故事。米夏会这样做吗?——一定会的。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