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16集的努尔哈赤现在已经过去34年再次回顾依旧经典」
哈喽各位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又见面了,我是和大家一起聊热剧的小贤,陪你解读最火影视剧的另一面。喜欢的朋友的欢迎点击关注一起讨论哦!
今天我们先说的这部剧是1986年的16集电视连续剧《努尔哈赤》,以博大雄浑的气势,细腻深沉的手法,再现了十六世纪我国东北地区女真民族的首领努尔哈赤反抗明王朝的腐朽统治,成为一代成名赫赫的英雄人物的历史故事。作为一部描写历史人物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它在对少数民族杰出人物的描写上,在展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生活风貌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努尔哈赤》的成功,首先是对历史风貌多角度的审视,对历史人物多侧面的表现。地处塞北关外的辽东地区,十六世纪末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激化。正是在这种情势下,年轻的努尔哈赤被卷入了斗争的旋涡、与腐败的明王朝展开了殊死的决战。
军事斗争是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辽东总兵李成梁,依仗权势,恣意横行,同其子一起,过着淫逸的生活,他的所作所为激起女真人的愤怒。这是从一个角度,审视出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已发展到难以调和的程度,为女真人的反抗,为努尔哈赤的兴兵,奠定下正义的基础。明王朝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李成梁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使出种种伎俩,利用民族矛盾,收买并利用图伦城主尼堪外兰,挑起女真各部族城池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其相互残杀。
努尔哈赤正是巧妙的运用麻痹敌人,分裂敌人,以敌制敌等种种做法,才使他的抱负得以施展。在对待其他人方面,表现出努尔哈赤异常丰富的感情和许多矛盾的心理。努尔哈赤为了统一女真各部、清除各城主的割据势力,在采取联姻、笼络感情的同时,也动用武力,对不归服的城主和其他人兴师问罪,进行杀戮,不管是谁,只要阻碍了他的称雄,皆被视为仇敌,他不顾手足情谊,毒死胞弟舒尔哈契;不顾父子之情,下令处死儿子褚英。但,就在努尔哈赤对自己的骨肉亲人下手的时候,人们看到他的心底埋藏着深深的痛楚。在大妃阿巴亥、大福晋孟古劝说他不要忘记旧情时,他也曾想回心转意,从一个兄长和一个父亲的身份去对待自己的弟弟和儿子,但是,残酷的争权斗争,终使努尔哈赤抛弃了恋之情。所有这些,都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努尔哈赤的为人,而许多个侧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便是有血有肉的努尔哈赤的形象了。
电视连续剧的后几集,循着人物性格发展的脉络,从细处着眼,精心描画努尔哈赤、皇太极、大妃及代善等人的感情起伏和心理变化。萨尔浒大战之后。努尔哈赤在军事上取得节节胜利。然而,与此同时,后金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也在日益加深,皇太极支持庶妃泰恩察,阿济根诽谤诬陷大妃阿巴交、大贝勒代善,使鞍马劳顿的努尔哈赤陷入了极端痛苦之中。
经过思忖,终于忍痛下令将阿巴亥贬为奴隶,剥夺了代善对镶黄旗的指挥权。这里,由于对努尔哈赤内心深处的矛盾状态作了细微的剖析,将他强烈振动的心弦和盘端出,使人们再一次领略作为人,同时又作为王的努尔哈赤,是在经历怎样的感情创伤,又在怎样的平复感情的创伤,它一步紧逼一步地把观众推到对人物命运的关切里。有人认为戏剧的一半是观众,这话很有道理,观众对人物命运的思考,是艺术家创造的环境气氛造成的。当身负重伤的努尔哈赤,在清河汤泉沐养,预感到68岁的生命即将结東时,眼前总是浮现出阿巴交的影象,这是他回味平生,凄然落泪的表示,那与大妃深情厚爱的往事,使他产生了割不断的情丝,而眼前的大妃仍旧对他报以痴迷凝重的情怀,终于迫使他悔悟。
这样不仅最后完成了努尔哈赤形象的塑造,而且,使大妃阿巴亥的形象备加生辉。大妃蒙受不白之冤,身陷图聞,但她对努尔哈赤一往情深,最后为了不使努尔哈赤开创的基业毁于一旦,竟接受皇太极伪造的遗言,奉献出年轻的生命。她的纯真,善良,坦荡,智慧,忠诚,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一切当然是创作者善于利用艺术手段,深层揭示人的精神蕴涵的结果。
但是,一部成功之作,也并非完美无缺,《努尔哈赤》同样存在不足的地方,例如对战斗场面的描写,有的就很缺乏层次和条理,给人一种乱糟糟的感觉,有的地方显得虚假,缺乏真实感,只见刀光剑影,人喊马奔,不见人物活动,尤其缺乏展示人物形象特征的描写。还有的地方交待不清,针线不细,有丢头拉尾的感觉,如剃发,酒里投毒的描写显得过于匆忙,与主线的内在联系未能叙述清楚,失去了推动情节展开的意义。全剧在矛盾冲突的设置上总的看是好的。
但有的地方显得粗疏,肤浅,还不能达到一环扣一环,无懈可击的境界。全剧还缺乏更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等等。尽管这样,《努尔哈赤》仍不失为一部好的电视连续剧。本文由饺子说影视原创文章,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