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狼群是真事吗「重返狼群女孩救助小狼是出于善意带它重返狼群是出于爱意」
这部《重返狼群》书籍,因为是真实的事件记录,看的时候就会不只动魄,更多的是揪心。
整部书籍分上下两部,从若尔盖草原起,从若尔盖草原结束。这期间,李微漪从一位无忧无虑的少女,变成了一位“狼妈”、“狼奶奶”,从一位城市80后野生动物女画家,到若尔盖野生狼保护站站长。
本已命丧黄泉的小狼,被执着的李微漪寻到,救起,再教它重返狼群,李微漪抚育小狼后,成熟时期带它重新回到草原,更像一部摄像机,用眼用心带我们领略了草原生态链的优胜劣汰,以及人与自然在失衡的破坏等等严重的问题。
然而整个过程,最让我惊心动魄的确实,小狼在城市里圈养的那四个月时间,住在成都的居民楼里,格子楼间,随处有不怀好意的人类,也有毫无保护能力的幼童,这其实是个煎熬的矛盾心理过程。
揪心,是因为我是人类害怕受到伤害,痛楚,是因为狼竟有与人性相通的部分,情感。
小狼被叫做“格林”,是因为《格林童话》里有诸多狼的故事,而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大多都是最先通过故事书知道这个生物的。
中国孩子无人不知“狼来了”、“小红帽”等故事中狼形象先入为主的凶狠、残暴。李微漪能深入狼窝救小狼,这一地步的行为就让人汗颜。
明朝马中锡写的 《中山狼传》晋国大夫赵简子到中山地方打狼,为民除害,狼中箭逃跑,求救于东郭先生,东郭先生千方百计地救了狼,结果狼恩将仇报,反欲吃掉恩人东郭先生。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道理胜于情节本身,告诫人们:狼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对待它们决不能心慈手软,不能被其假象所迷惑,而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它。 这就是“东郭先生”的典故。
李微漪受教育自然知道这个道理,至少也会畏惧,但她为何毅然决然主动寻狼窝,救小狼呢?
这和她青少年时期的经历有关。一次是中学毕业和驴友去草原穷游,独自面对几只灰黄色的狗,相互对视一阵后,听见车声狗跑开了。
后来她才知道这是狼,虽然心有余悸,但颠覆了她对“狼”的认知。
还有一次是去重庆动物园狼山游玩,她越过电网,跳进狼群与狼来了一次亲密接触,生平第一次抚摸狼,也安然无事。
所以,当她在若尔盖草原得知一群刚出生的小狼失去父母,生死不知的情况,不是她有多勇敢,而是一种对狼的认知和情感占据本能。
在若尔盖草原的牧民们,与狼生活在一片草原,也是内心矛盾重重,狼凶狠偷羊,却是让狼崽活下去,同样,牧民同情动物,要也要设置机关防狼,这也是出于自我保护的人之本性。
我读到李微漪救助小狼时,也是充满了矛盾心理,小狼毫无杀伤力,但它终究会长大,小狼无辜,但谁又能保证他不会侵犯人类的区域?
狼被圈养在空中温室中格林童话发生的故事几乎没有城市,森林与魔法与动物,三者形成人类头脑限定以外一篇神秘而广阔的世界。
李微漪要回家,只好带走小狼回成都的家中,入了城就要遵守城市法则。狼与人类不能共处一个空间中,这个定律无法打破。草原牧民也是和狼虽交涉甚多,但也处于防御防守,保证自己和羊群生命为前提,见面必定是一场搏斗。
李微漪带狼回到城市,这个决定就是危险的,防御变成主动代入,对于狼和人来说都是颠覆生命的一种尝试。
李微漪也恐惧“引狼入室”的危险性,但小狼对她如儿子对妈妈般依赖和乖巧,暂时的无害,让她毅然决然回到城市。当然,也因有幼崽狼和狗在形体和行为上有很大的相似处的幸运。
小狼在三个月内城市房间里的生活,是李微漪描写很生动的一部分,有种错觉像一部宠物日记,散发着养育者的母性光辉,小动物与小孩确实有很大相似,善于察言观色,天然淘气,又混杂着恃宠而骄的萌爱。
被隔离的小狼格林一天天长大,逐渐散发出它独有的个性,也和狗类分道扬镳。智力胜于猫狗,桀骜不驯胜于某些人类。
还是让人心惊胆战,格林天性使然,逐渐欲望开放:鱼类、肉类、老鼠、李微漪割破手指滴下的血,嗜血垂涎那一刹那,我的大脑中不断在做“停止”的暗示,这太危险了。
有一次格林在电梯间,热烈的和一位穿高跟鞋的女士打招呼,女士狠狠的用高跟鞋踩了它的脚,格林第一次受了重伤,来自人类,从此以后听见高跟鞋都害怕。
这样的女士确实是太骄傲没素质,但我有时候会想,如果这位女士知道它是狼会作何感想?不是每个人都是“李微漪”,人性中没有善待狼的这一条道德规范,尤其在城市法则中,无法要求他人给予高于人性的爱心和善良。
我更焦心的是格林个子越长越大,本能性情越来越被激发出来,它行动开始处处受限,也惊扰了人类正常的生活。
李微漪和亦风商讨该把格林送到动物园还是去郊外平房中隐藏,我希望它回去,回到它的家——若尔盖草原。
俄国文豪屠格涅夫在《猎人笔记》中写道:“你无论怎样喂狼,它的心总是向着树林。”
各自为家,各自安好李微漪终于把格林带回草原了,从出生几天就被带走的格林,果然从触碰到草的一刹那就飞奔而去,他的速度远超于人,他的行动得到了大自然的守护。
这一瞬间,我的心就坦然了。不仅仅是作为人类,害怕李微漪成了东郭先生,而是与几个月的城市生活对比,更清晰对于格林来说这里才是家,才是它自由幸福之地。
人类有自己的生存法则,狼有狼的生存之道,融合是因为救助生命,分开是为了各自安好。
世界上到处都发现了“狼孩”,有些是被狼叼走,有些是被遗弃获得狼妈妈的救助而幸存下来。换位思考,我们就会感受到狼里也有好狼,它们也有情感,当然也会在特殊环境做出不得已的决策。
回到草原,我们随着李微漪的探索指向了人类真正该思考的问题——生态危机。我们在读《重返狼群》时,是站在救助者的上帝视角去怜爱小狼。
而事实上,我们也同时是个破坏者,盗猎、过度牧养造成草荒,这才是《重返狼群》这本书直指的真相。而这真相,是经过了八年后,李微漪因为想念格林,重返草原发现的恐慌。
“格林现在八岁了,当时我们分别的那个山梁现在修起了农家乐和观景台,草原上很多地方都在慢慢沙化。”李微漪对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感到惋惜“很多看过书后去若尔盖草原的读者,都跟我说书里描绘的美丽草原早已不复存在。”
作为普通读者,狼在隔壁邻居家确实让我恐慌,即便我读到了他们之间真挚的细腻情感,这一段城市的日子,确实让我有两个孩子的妈妈感到环境的不安,并不赞同李微漪这样勇猛的做法。
但是回到草原,我为那些破坏者感到羞愧。
依赖大自然的游牧民族自古有一套进入自然生态平衡的方法,不打扰,不迫害,他们像“丁真”一样眼里汪着清澈与真性情。
城市里的人却为了一己私利,开着车带着血盆大口眼里满是商业链,不管不顾的破坏了一切,逍遥于没有城市法则的畅快淋漓中。
这才是人类正在做的最危险的行为,比在楼里养只小狼要后果不堪设想。
作者介绍:荣荣
每本书都认真读过,写书评,推荐好书!欢迎关注~@荣荣家庭关系教育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