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院子「县委大院真敢拍政府乱作为城管排第二好老师为何要跳槽」

时间:2023-05-25 18:28:38阅读:1728
自从第8集开始,伴随着郭厅长考察基层的剧情展开,吴越、李光洁、房子斌三人演技爆发,胡歌、张新成等人也渐入佳境,这部剧注定会迎来口碑回归之声。前8集,该剧口碑直线下滑,观众们吐槽最多的就是剧情浮夸,官员不…

自从第8集开始,伴随着郭厅长考察基层的剧情展开,吴越、李光洁、房子斌三人演技爆发,胡歌、张新成等人也渐入佳境,这部剧注定会迎来口碑回归之声。

前8集,该剧口碑直线下滑,观众们吐槽最多的就是剧情浮夸,官员不像官员,特别是黄磊受到的指责最多,大概是参加综艺节目过多的形象反噬。

第八集开始,当吕书记(黄磊饰演)下线后,刚刚接任县委书记的梅晓歌也开始找到了感觉。

尤其要说的是,新升任县长的艾鲜枝在接待郭厅长视察时,几乎独自呈现了一出非常完美的炸裂演技。

当然,李光洁饰演的曹县长也很出彩,他用精湛的演技告诉观众们,科班出身的他完全有能力驾驭县长这个角色。

该剧在越来越精彩的同时,始终没有忘记给政府继续揭短亮丑。

该剧在前期曝光交警乱罚款的情况下,又紧紧围绕群众比较关心的城管、教育、创卫、窗口服务,以及12345投诉热线的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开始整改。

这不仅是一部扶贫奔小康的正剧,还是一部整治政府部门顽瘴痼疾的教学片。

这部高度还原的扶贫剧,既是对党委政府的褒扬,也是无情鞭策和警钟长鸣。

来,让我们一起擦亮眼睛,看看是哪些部门的乱作为,被搬上了荧幕。

不作为第三名:12345

12345,是政府服务热线。

1999年6月15日,杭州市率先向国家提出正式申请,成立并开通12345市长热线。

随后几年,市长热线如同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各地级市,目前还没有在县级行政单位建立12345热线。

该热线成立以来,大大提高了行政部门的为民服务水平,有力推进了依法行政,创新了社会治理新模式,充分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但是,伴随着12345投诉量的增加,主要是投诉质量的下降,导致12345的管事率直线下降,给老百姓造成的最直观感受就是12345不管用了。

剧中,火锅店老板跑了好几次相关部门的窗口,都无法办理营业执照,于是就拨打了市政热线投诉,结果被市里支使到县里,又被县里支使到局里。

最终,局里派人上门做工作,那意思就是打电话撤诉,老板不同意撤诉,局里就反复派人上门做工作,导致饭店试营业都无法正常进行。

剧中的情况太真实了,最初我们市刚有12345的时候,只要市民投诉,解决问题的速度非常快,而且还有上级部门通过电话联系的满意度回访。

但是,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周围的人开始反映12345不太好使了,你有问题拨打了投诉热线,比如投诉交警队,结果转了一圈回来,还是交警队给你打电话解决。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打完投诉热线后,比如投诉某某局,结果用不了多久,会有亲戚朋友、甚至是自己单位的领导给你打电话做思想工作。

更甚至,你冬天投诉暖气不热,根本没有人搭理你,连个热电公司打来的电话也没有,使得投诉热线的管事率明显下降,原来积攒的好口碑也直线下滑。

剧中,老板投诉的就是工商局设立的服务窗口,腿都跑断了,就是办不了,而且跑一次不给你说明白,窗口人员笑呵呵的态度是很好,就是不给你办实事。

梅书记也问了旁边的艾鲜枝,县长称窗口单位的人一干就是十几年,很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真是一语中的!现实中,我也有朋友在窗口单位工作了十几年,自称每天尬笑到脸皮疼,有时心情不好真的很烦,你还无处发泄,就只能皮笑肉不笑。

不过,最近两年我们这儿的市民中心口碑太好了,每个窗口都提出了“只跑一次腿”的承诺,只要你事前打电话询问好所带的资料,只跑一次就能办理。

最关键的是,服务态度还很好,再加上窗口单位的男女工作人员形象很好,总体上的办事感受非常满意。

乱作为第二名:城管局

几十年来,在中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的过程中,有一支新成立的城市管理队伍出现在大街小巷之中,他们管理的对象,是沿街的门头,路边的小摊小贩……

曾几何时,城市管理和民生问题出现了很深的矛盾,只要一提到城管的名字,马上就会迎来劈头盖脸的差评。

的确,路边的小摊小贩是民生,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底层,通过路边摊可以养活一家人的吃喝问题,也可以让附近群众得到就近服务。

再说,只要管理好路边摊位,也能给城市增添烟火气,怎么有的城市会一禁了之呢?一刀切,一禁了之,是最大的懒政。

剧中,由于光明县要创建卫生城市,所以城管局队员们开始挨个整治沿街门头的占道经营问题,结果还被羊汤馆老板暗讽是狗,双方差点打起来。

尽管该剧曝光了城管局的做法,但羊汤馆的老板也很过分,再怎么着,城管也是为了城市建设,不能给自己的狗起这种侮辱人的名字。

很有可能,剧中的剧情设置是,老板给城管二组的某个领导送礼了,结果还是经常来“刁难”,因此老板才会说,“小黑二组别抢,咋就喂不饱你呢。”

这部剧胆子实在是太大了,敢对一个政府庞大的管理部门,用“小黑喂不饱”的剧情公开讽刺,这还是我第一次在影视剧中看到如此大胆的剧情。

当然,在这里,我得替剧中的城管队员说几句话,羊汤馆门口摆桌子、放炉子,应该遵守城管的相关规定,不能随意摆放到完全阻挡人行便道的位置。

是的,当今的城管也很难,不管不问不作为的话,市民对城市卫生和占道经营不满意就打12345,管理商户时,有的老板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说多了他不听,你要敢暂时扣押他占道经营的物品,他就会打12345投诉,说城管不让他活了。

总之,城管跟商户谈占道经营问题,商户就跟你谈民生有多难;城管跟路边摊谈卫生管理问题,路边摊就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弄得路边垃圾遍地。

城市管理,的确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在城市美化和民生问题之间找到契合点,也检验着城市管理者的创新能力。

我没有干过门头生意,从来不清楚开个门市需要缴纳如此之多的费用,更不知道有这么多的“隐形部门”有权收费,要真是如此的话,商户们真是太难了。

在县委书记梅晓歌面前,羊汤馆老板从抽屉中拿出一摞罚款单,开始如数家珍般一个一个报出罚款单位的名字:

社会治安管理费,派出所的;市容市貌管理费,城建局的;从业人员体检费,卫生管理费,环保和污水油烟管理费,劳动用工管理费,精神文明建设管理费,日常生活垃圾管理费……

老板还气愤地说,“管人管狗也就算了,连垃圾桶也要管。”

看完这长长的罚款名单,我还真是被震惊到了,当真如此的话,这门头的生意还怎么做啊?

不过,最近这几年,好像我们这儿的城管名声比以前强了,没听说出现城管强拉商户桌子的,以前的时候,城管开的皮卡车后车厢里经常有小摊小贩的物品。

我楼下就有菜市场,哪怕是占道经营,城管队员也都很客气,执法很温柔,都是笑呵呵的,一边跟小商贩们商量着办,一边自称“多理解,我们也不容易。”

看来,通过治理,如今的城管也不像当年那么威猛了。

乱作为第一名:交警队

当然,交警队是剧中第一个被曝光的执法部门,看来编导们对这个部门的口碑也颇有了解,因此才第一个拿它开刀。

老许之所以要把交警队排在政府乱作为名单的榜首,主要是因为剧中就是这么安排的,不但是网络曝光,而且整个县委机关都在食堂看到了上述画面。

说实话,任何人这一生,想做到不和交警打交道都很难,尤其是大车司机更是深有同感,剧中交警乱罚款也是针对过往的大卡车乱罚。

在前些年,这种乱罚款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老许的一个战友就常年跑大车,他曾告诉我很多开大车不容易的细节。

战友跟我讲,为什么交警队都喜欢罚大卡车呢,因为大卡车都是外地车外地人,在当地找不到关系,没有社会背景,交警乱罚款的时候就没有了任何顾忌。

战友还说,你在外地开大车被乱罚款,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忍气吞声,你要是敢投诉,一是投诉不好使,二是在人家地盘上,怕以后会有人身危险。

或许,我战友说的这些,正是剧中交警敢于乱罚款的原因。

剧中这是有暗访记者曝光,如果没有曝光呢?何况是,有的记者会在暗拍负面新闻之后,拿着证据去找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谈价码,价码谈妥了,就删视频走人。

我也说句没有证据的话,估计发生一百起这种事,才有可能被曝光一起。

剧中还提到了“醉驾花钱改成酒驾”的问题,由于醉驾是要判刑的,而花钱改成酒驾之后,处罚就轻多了,最多到拘留所住几天就结案了。

由于老许不了解内情,不太敢乱评论,但既然剧中提到了这种情况,我想应该有真实的乱作为原型的存在。

这部剧是真敢拍啊,尤其是对交警和城管的深刻揭露,做到了针针见血,因此目前才好评不断。

好老师跳槽,也上榜

这个榜,当然不是政府乱作为的榜,而是剧中光明县需要面对的问题榜。

梅书记在座谈中称,由于光明县财政困难,很多有职称的好老师都跑到南方去了,年薪轻轻松松可以拿到二三十万,而我们县只能给七八万。

这个剧情明显有瑕疵,尽管好老师存在跳槽的现象,但剧中光明县能给老师开出七八万的年薪很低吗?

读者们可能觉得很低,那么请问你,在2015年中原某个省的某个贫困县,一个老师每年有七八万的收入很低吗?

老许在鲁西北的一个小县城,如果是在七年之前的2015年,我们这儿的老师也没有这么高的收入,可能年龄大、工龄长、职称高的老师才会有这么多。

别忘了,哪怕鲁西北发展不好,也毕竟是全国前三的北方大省——山东。

按照剧中光明县的贫困程度,2015年的老师有七八万收入不算低了。当然,和南方富裕省份的老师收入没法相比较。

前几年,我们一中的好老师也有几个跳槽的,都是被民办高中给挖走了,人家开出的年薪是三十万,其中有夫妻俩一起被挖走的,还多给了一套商品房,但是要签订若干年的合同才给房子。

当然,被挖走以前,老师需要办理辞职手续,说白了就是不要事业编制了,纯属是为了提高收入才这么做的。

梅书记说,发展经济才能留住好老师,这句话,对,也不对。

别忘了,哪怕你光明县发展再快,想给老师开出三十万的年薪,也一定是猴年马月的事了,到那时估计梅书记都成了梅市长或者梅省长了。

再说了,咱北方的贫困县在发展,人家先天性条件更好的南方,就不发展了?

坦白说,等到光明县能开出三十万年薪的时候,估计南方能开出120万年薪,咱永远也跟不上南方的步伐。

所以才说,这句话,对,也不对!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