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古建之美步步登高的上马石
今天我们来继续说一说,龙泉古镇里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建筑,今天要讲的和马有关,可能大家平时在看古装剧时不太注意到,或者是道具组直接忽略了,平常电视剧里大家骑马都是腿一蹬,一跨就上马了,然而古时候的大户人家上下马下面都是需要垫东西的,那就是“上马石”。
上面的花纹雕刻的极美(1)
上马石起于秦汉时期,相传西汉的王莽个子矮小,不易上马和下马,开始竖立上马石,以后就成为风尚。特别是清代最为流行,更是成为标榜大家贵族身份的象征。
古代的大户人家,在宅门前常设置两块巨石,一块为上马石,一块为下马石,下马石因语言禁忌,故统称上马石,所以习惯上就称上马石,是为骑马人准备的,为拐角形成阶状有块,是一个具备有两步台阶的石头。第一步台阶高约30厘米,第二步台阶高约60厘米。石重一千余公斤。石质为青石,并经精细雕琢。
花纹极美(2)
我们都知道古代官员是有等级的,所以上马石也有等级。因为马、驴、骡是旧时代步的主要工具,加之清代满蒙民族有骑马狩猎的祖习,清代朝廷规定:满洲官员出门,无论文武,均需乘马,以不忘先祖遗风。清官员有"前引","后从"的定例,即主人外出时,奴才和仆从也要骑马,前呼后拥地跟随,即使后来主人们乘车、乘轿,仆人也要骑马左右跟随。所以,旧时北京的府第和大四合院、大会馆的门前都在左右有上下马石。住宅门前有没有上下马石也是宅第等级的一个划分标准。
上马石也算是出门必备物品,没有它只能人上了,在电视剧中,我们看到有些跋扈的官员他们上马的时候会踩着人的背,和上马石是同样的道理。每当主人欲外出时,仆人便牵马备鞍至上马石前,主人上上马石的两步台阶,就可以轻易地登马蹬、骑上马背了。古人讲究礼法,上马动作也不宜过于夸张,得时刻保持君子风范(打仗就另说了)。
可真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凡是被创造出来的,哪怕很小的东西也都是有价值的,我们人类更是如此,所以切忌妄自菲薄,只顾向前拼搏即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