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法医秦明是非传统意义的行业剧网播量打假要靠自觉
2016年就快要过去了,纵观这一年,网络自制内容大幅增长,甚至有反哺电视台的趋势。而各视频网站的网络自制头部内容基本都呈现出“高投入,精制作”的品相:上半年,爱奇艺有《最好的我们》;下半年,刑侦悬疑类型异军突起,腾讯有《如果蜗牛有爱情》,搜狐有《法医秦明》,乐视有《心理罪2》。
其中,《法医秦明》作为国内首部法医行业剧引起观众的注意,且其原著《第十一根手指》作者秦明是现实生活中的法医,拥有专业、纪实的法医职业描写,也让看剧的观众了解、认识了法医这个偏门的职业,并有不少观众表示“对法医这个职业很感兴趣,想从事此类工作”。截止目前,《法医秦明》已全面收官,播放量超13亿,成为搜狐2016年成绩最好的自制剧。
但同时,也有观众表示“打着法医行业剧的旗号,做的是刑侦、破案的工作”,对此,独舌记者采访了搜狐视频版权影视中心总经理马可,请她回应关于《法医秦明》的争议。同时,她还谈到了明年将要上马的《法医秦明2》,以及众人比较关注的网络数据造假问题。
马可
《法医秦明》是带有中国特色的行业剧,目的是赢得关注和尊重
在提到国产行业剧时,我们总避免不了将其与国外的行业剧做对比,结果就是国产剧没有真正算得上行业剧的作品,其实,这可能是观众对国产行业剧最大的误解,每个国家的政治体制、社会制度、创作环境、审查标准以及能露出的尺度都不一样,简单粗暴地拿两者做对比,未免有失公平,具体到刑侦类别更是如此。
“我们是在总局的一些相关政策法规和要求下去创作的,呈现出《法医秦明》。我们定义的‘行业剧’其实是从社会观察和人文关怀角度出发的,目的有三:一、让大家注意到这个职业;二、对这个职业产生兴趣;三、更多地了解这个职业的现状,以及社会对他们的看法。而不是做一部纪录片,比如一个优秀的法医在多少秒里解剖了什么,不是这些技术流的东西,只是一个文艺作品。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首先让大家关注到,二就是能够产生一些尊敬和认同,这是我们所理解的‘行业剧’概念。”马可如是说道。
看过剧的观众应该都能发现,在《法医秦明》略带黑暗的包装下,其实是一个个温情满满的故事,主创更借秦明的口向观众灌输了不少正向价值观,有些时候甚至会给人宣教的错觉,对此,马可笑言:“这证明我们做得还不够高级。美国大片其实都是在灌输美国的主旋律思想,但他们做得就相对不着痕迹一些,让观众能舒服地接受。”
接着,马可又说道,“其实,这对我们国内的创作者来说,是很重要的课题。现在的90后,00后年轻人基本上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怎么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真善美正能量的主流价值观,是我们必须研究的。”而对于具体的实施方法,马可说,“首先,我们必须要弄懂现在年轻人究竟在想什么,而不是仅依靠我们自己臆测。另外,越来越多的有才华的年轻人加入创作队伍,是非常好的现象。现在影视业的门槛前所未有的低,有梦想有想法的年轻人随时可以参与,这是创作者的活水源头。”
而对于不专业的人一并流入影视行业的问题,马可认为应放宽心态,用市场竞争去洗牌:“很多技能是可以被训练的,但有天赋肯努力的人才能被留下,这是市场竞争必须经历的阶段。”
《法医秦明》安全播完是最大的欣慰,平台方解读政策不可少
近两年,广电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文化部接连颁布新规,针对网络平台提出了更多要求,网大、网剧下架整改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有传闻称“网络平台史上最严整顿已经开始”。对此,马可说,“作为平台方,解读政策,进而在政策下安全创作是必须修炼的技能。尺度、技术,包括创作框架都要提前解决。”
接着,她以《法医秦明》作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秦明的书以纪实性和专业性见长,戏剧性是弱项,那为什么我们去做这个项目呢?首先,原著的纪实性和合理性是改编的前提,如果在小说阶段就遭遇违规,连出版市场的要求都达不到,那拍摄成剧更没有可能。我们看中秦明的小说,就是为了保证在创作过程中有据可循。其次,在制作时,我们尽量保证写实,像是警局场景、故事背景等,素材基本都是从各地破案实录里来的。”马可说道。
而对于改编IP小说常见的是否贴合原著的问题,马可说,“小说和剧是两个不同的产品,不可能要求他们一模一样,但对于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形成的名著或真理,我觉得不可以随意篡改或建立对立的价值观。对于当代的一些作品来说,原著更多是提供一个蓝本。影视剧比起小说来说,覆盖面要广得多。”
其实,也有观众吐槽《法医秦明》里出现的一些不严谨的镜头,比如摸完尸体直接吃东西、不戴口罩解剖尸体等,虽然秦明本人在微博上进行了回应,但还是欠缺说服力。对此,马可说,“我们做第一季,没有预料到难度如此之大,时间有些仓促。”随后,她又说,“其实,对我们整个项目团队的人来说,这部剧安全播完就是最大的欣慰。”
这句话听上去颇为无奈,网剧一般采取视频网站自审自播的方式,因此,平台方对内容尺度的拿捏至关重要。“在播出之前,我们将前几集内容在相对范围内做了测验,针对每一个关键点打分,然后集体去测试用户的不适应感,在此基础上做了删减。在播出两三集之后我们从弹幕、社交平台上收获了观众的反应,又找了一些传统的电视剧审片专家共同参与,根据这些意见再进行一些整改,尽量保证安全播出的上限”,马可说道。
《法医秦明2》明年将播,网播量打假目前只能靠自律
《法医秦明》在搜狐播出的好成绩促使了《法医秦明2》的诞生,据了解,第二季正处于剧本筹备阶段,明年内将完成拍摄、播出。《法医秦明2》由秦明的另一本小说《清道夫》改编而成,这本书延续秦明一贯的风格,地狱旅馆、车尾游魂、夺面老屋、深山屠戮等案子从名字上就能感受到阵阵阴风,细思恐极。
“我们真正想塑造的,其实是人物,这些人物与观众一起成长,一起面对这个世界,像《老友记》《生活大爆炸》等,故事情节可能早就忘了,但是那几个人永远都不会忘。因此,《法医秦明2》我们想做成套路剧,把刑侦类的套路做好,把人物塑造成观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朋友式的存在。不过,至今还在讨论中”,马可说。
12日,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法务委员会发布了向收视造假宣战的声明,一时间,收视打假的声音不绝于耳,这时候,不可避免地又谈到了情况更为猖獗的网络数据造假。对此,马可说,“网络数据造假问题目前来说只能靠自律,没有太过有效的方法。”
那么,搜狐在网络数据造假问题上又如何处理呢?马可说道,“刷数据只能刷到前台,刷不到后台,因此搜狐后台会定期清理,保持前台与后台一致,刷也没用。”她表示观察播放量曲线是一个很好的甄别是否刷量的方法,“最近出现了一些剧,凌晨4点是关注的高峰,太假了。我们的播放量数字基本是从早上10点到晚上10点才发生波动,这是很正向的曲线,跟大部分视频内容的播放量曲线很吻合。”
最后,马可提到搜狐2017年影视剧的布局重点会放在自制剧制作上,投入更大,品类也更多。就目前已知的自制剧目,已有《屌丝男士5》《法医秦明2》《无心法师2》《亲爱的王子大人》(《亲爱的公主病》第二季)等,囊括刑侦悬疑、当代喜剧、玄幻奇幻、言情偶像等多种类型;而版权剧的采购则主要瞄准排名前几位的卫视黄金档、周播档剧目。海外剧的采购则取决于配额多少,但已有重点剧目,像是美剧《冰血暴》《破产姐妹》《血族》《绿箭侠》等都在考虑范畴内。
【文/jin】
版权声明:
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视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需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微信号:dusheme
有观点、有态度、有温度的行业交流平台
《法医秦明》的总制片认为:国内做行业剧要敢于挑战美剧的标准
摘要
作为国内第一部法医题材的行业剧,《法医秦明》填补了国产剧题材的空白。而对于从出版业转向影视业的《法医秦明》总制片人郭琳媛来说,这也是一场属于她的跨界大冒险,而冒险的结果是一场以小博大的胜利。
随着剧集的成功,《法医秦明》背后的博集影业也第一次被加以追光,正式亮相。具有出版基因的新兴影视公司如何在激烈竞争中立足,是刚刚进场的博集影业当下最需要费心回答的问题。
跨界大冒险
《法医秦明》剧照
做过编剧,又在图书出版行业待了十年,郭琳媛选择再次跳出舒适圈,成为一名制片人。凭借对内容价值判断的敏锐嗅觉,郭琳媛从博集天卷庞大的IP库里挑出了《法医秦明》。在她看来,过去图书策划的经验让她对内容判断有丰厚的经验,对选题和剧本的把控相对顺畅,这是她的跨界优势。
14年项目初期,郭琳媛有过直觉和预期,《法医秦明》一定会受到关注,因为它毕竟“填补了国产剧的一部分空白”,这类行业剧虽然不会成为爆款,但是事实证明它们在成熟的美剧市场可以生存得很好,国内市场刚好也需要这样多元化的尝试。这一点清晰的认知让她坚定了推动这个项目的想法。
如今《法医秦明》第一季已经正式完结,对于第一次担任制片人的郭琳媛来说,破14亿的播放量基友橘是一份拿得出手的成绩单,也意味着这是一次顺利的跨界转型。谈到身份转换,郭琳媛并没有感到兴奋或者不适,更多的是顺其自然,她给第一次担任制片人的自己打了个及格分。“在整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往后还要继续提升。制片人意味着要全力支持和配合导演,对剧组100多人负责。目前的效果来看,剧集的完成度还是很高,作品足以成为导演和演员代表作的一部分,对剧组工作人员来说也是一份拿得出手的经验履历,我想作为制片人我是及格的。”
用Netflix的标准告伏去做网剧
“没有谁规定网剧就是小成本的粗糙的,网剧也有Netflix这样的标杆。我们要瞄着Netfilx的标准去做网剧,起码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在郭琳媛的观察中,未来网络剧付费收看是个趋势,这意味着内容质量决定了观众买不买单。
郭琳媛开始推动《法医秦明》这个项目是在2014年。2014年的网剧市场还远未达到当下的成熟程度,网生内容依旧停留在质感粗糙的层面。但郭搏团琳媛一开始的想法就是把《法医秦明》做成网剧,她设想并追求的效果是“类似CSI的剧情节奏和电影风格化的画面”。而两年后的事实证明,高质量的镜头画面,四集三个案子的快节奏以及人物间恰到好处的插科打诨,让观众愿意为这样的设想买单。
对法医职业的尊重是整个剧组的共识,因此在拍摄期间,编剧、导演、演员、美术都要和专业法医进行学习,和原著秦明都有过交流。“我们希望呈现出法医专业的状态,眼尖的观众还是会挑出bug,比如戴着手套翻书的画面,这些正好提醒我们第二季要更严格更专业。”
《法医秦明》制作成本只有4000万左右,加上搜狐视频后期的宣发费用也没有超过5000万,即使放在网剧中,也只算中等成本制作。在郭琳媛看来,“观众不会轻易察觉钱都花到了这里或者说比别人多花了多少”,但每当在弹幕中看到“这是个良心剧组”这样的夸赞后,她还是觉得钱花的值得。“其实想要达到精细高质量的画面,设备首先要达到一定的清晰度,所以我们的摄像设备都是高配置还有最新款,有几次人家看了我们的器材误以为我们是要拍电影的。”郭琳媛笑着说。
实际上,“用Netflix的标准去做网剧”逐渐成为内容生产者的共识。随着视频网站对于剧集内容的渴求度上升,以及制作力量向网生内容的转移,较高制作水平、垂直细分题材的网络剧将成为未来的趋势。《法医秦明》这样中等规模投入、追求制作精品、并不追求爆款的网剧,不仅有效地补充了国产剧题材的空白,同时能够推动网剧进入相对健康的自我循环。
博集影业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新丁
博集天卷副总裁郭琳媛
《法医秦明》是郭琳媛成为制片人后的第一个项目,也是博集影业成立一年多以来的第一个作品。在采访中郭琳媛把博集影业形容为一个初入格局的新丁,而新丁也许意味着更多的灵活性和可能性。
近些年谋求转型的上游出版业正在积极加入影视战局。从业态上,除了博集天卷,磨铁、新经典、凤凰联动都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公司,尝试推出的作品在市场上有一定回响,在IP开发和运营上,这几家公司也都完成各自的布局。
博集一上来就专门成立独立框架运作的影视公司,而且第一个项目就自己操刀来做,而不是选择相对保守的投资、版权入股,郭琳媛认为这足够“生猛”。在她看来,博集入局的时机不早不晚刚刚好。“很多人觉得博集进军影视有点晚,错过了大好时机。但是我们看到慢慢地曾经火热的市场开始冷却了,大家也终于需要冷静了。行业的洗牌对我们来说是好事,行业的降温期更会提醒我们行进要谨慎认真,博集不会盲目追高。”
就博集影业而言,背靠中南传媒可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IP生态链。中南传媒自身拥有许多图书出版权,一部分图书出版权通过中南博集天卷也间接持有,博集影业可以将拥有影视改编权并且具有开发价值的IP选取出来进行深度开发。这是毋庸置疑的资源优势,是中小型公司力不能及的一点。
博集天卷在出版业地位牢固,2015年码洋超过十亿,与新经典、磨铁并列三巨头,但竞争残酷的影视业向来不问过往出身,以当下成败论英雄才是丛林法则。郭琳媛把博集影业定义为一个新丁,一边是影视公司接连倒闭,一边是新生力量陆续进场,这促使包括博集在内的新丁们打法必须更加灵活,“在合理范围内积累经验”。
“市场变化之快让我们意识到思想不能固守,迷信经验没有好处。很多东西老牌公司没有做,新丁公司反而会做而且做得好,可能就是经验束缚了一些人的脚步。《法医秦明》第一季是一个以小博大的尝试,这和我们及时做思路调整有关系。”
《法医秦明》之后,2017年的博集影业会更加忙碌。除了已经进入剧本阶段,预计明年四季度回归的《法医秦明》第二季,博集影业还会尝试主投大体量的商业电影,如与张一白导演合作《乖,摸摸头》的同名电影,和李骏导演合作畅销书改编电影《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
就目前阶段来看,和磨铁和新经典这样已经有过资本动作的公司相比,尽管博集影业未来的方向是进入资本市场,完成上市目标,但是当下的博集影业对资本抱有谨慎态度。“目前我们更希望踏踏实实把事情做好,多出优质精品。”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法医秦明》里的重口味画面,为什么可以被播出?
《法医秦明》自开播以来“自来水”不断,最早引起人们关注的,是它大尺度的写实:油炸人手、人肉汤、冰箱里的骷髅头、衣柜里的人皮……在最新更新的几集中,这些全部变成了马赛克,法医秦明对着一堆“马赛克”叨逼叨、叨逼叨,冒出一串串的专业术语。有观众认为,打码并不影响《法医秦明》的观赏度,因为它最好看的地方不是“重口味”,而是三位主角的人设、不断拆台的“互怼”日常和两集一个故事的快节奏。也有网友心疼道具师傅,辛辛苦苦准备的“写实”道具,就这样“一剪没”了。
高冷秦明对着马赛克“叨叨”作为一部法医题材的行业剧,《法棚销羡医秦明》在搜狐视频开播以来一直被称为“减肥利器”,如果吃饭看剧,保证吃不下饭,观众们也不禁感叹“国产剧这个尺度?可以的!”链拍第一个案件就出现油炸人手、人肉汤、冰箱骷髅头、衣柜人皮这样重口味的场面,隔着屏幕都能闻到浓浓的血腥味,不少接受能力比较低的观众直接点了右上角的关闭。
法医除了要现场勘验尸体,还得把尸体搬到解剖室解剖,镜头时不时给个特写。在经历了入室扒皮,掏心沉湖,荒野抛尸,鬼夜惊魂等等之后,还在坚持追剧的观众一定会发现,这些重口味真的不是《法医秦明》最大的看点。
在这周第九、十集的更新中,秦明面不改色地打开垃圾箱,熟练地“捞”出一具“高度腐烂、部分白骨化”的尸体,然而,观众看到的已经是一堆马赛克。网友弹幕:“我呼吸都憋住了,你就给我看这个?”然后,秦明在解剖室对着“一堆马赛克”进行了长达几分钟的专业“叨逼叨”分析:分析了死者死因,头部伤口,椭圆形伤痕,致命U型伤口等等。此前就有人戏称,趁着《法医秦明》还没下架赶紧去看吧。制作方则选择了不顶风作案,用剪掉惊悚片段、打马赛克的方法进行“自我保护”。
“打码”减少猎奇,不损害观赏度?在该剧开播前,导演徐昂就曾说,对于这部剧最大的期望是“希望法医工作者看到这部剧,觉得我们没有辱没这个职业。”此次“打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该剧猎奇的成分、尺度也更安全了。不少网友认为“打码”并未影响该剧的观赏度,该有的伤口细节还是会有所展现。此前大尺度的场景虽然满足了部分观众的猎奇心态,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注意力,所以“打码”也不全是坏事。
但也有观众认为,这是国产剧的悲哀,作为法医行业剧,如果连最重要的解剖室现场镜头都被剪掉、尸体道具都被打上马赛克,何谈专业性?
在众多大IP纷纷扑街的时候,《法医秦明》豆瓣评分7.4,无疑是一次成功的改编。虽然作为一部行业剧,它依然有着各种各样不专业的BUG,比如近亲输血。但是,它两集一个案子,逻辑推理简单易懂,大量专业术语连珠炮似的放出来,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剧中的BUG,成为国产行业剧的良心斗知。所以“重口味”绝不是《法医秦明》的“卖点”,三位主角人设出彩、“互怼”日常能看100集、官方台词自带弹幕效果,这些才是看点。
首先,剧中三人“互怼”、互相拆台的戏份有趣。在“三人行”的常规配置中,其中任何两个人都可以“组CP”,日常对话不腻歪、不狗血。“黄金三人组”不仅担起了龙番市公安局案件侦破的一片天,“互相伤害”也没落下:秦明吃个小龙虾还能戴上手术手套、拿出手术刀、专业解剖小龙虾、排成一排之后,再吃,还没等到弹幕吐槽秦明“矫情”,剧中另外两名主角就官方吐槽他“没朋友”。
林涛一直在电话中喊女朋友“宝宝”,被另外两人称为“薛定谔的宝宝”,因为“没有亲眼见过”,得出结论这是一个“不存在的宝宝”。大宝看到秦明送的漂亮礼物,这才笃定“原来他不是弯的”,随后又眉飞色舞地下结论“他是个双”!一向男孩子打扮的大宝,穿了一身“美美哒”的女装上班,结果被警察局群演吐槽“宝哥,你没病吧”?
再者,专业矫情的秦明、乐观洒脱的大宝、逗比热血的林涛,三人“人设”都很出彩。尤其是女主角大宝,她不是矫情的“玛丽苏”人设,也不是传统的“女汉子”人设。她工作的时候敬业、专业知识到位,但也有温柔细心、买萌毒舌的一面。在“怼”秦明的时候毫不手软。最后要说,《法医秦明》三观“正典”,如果真因尺度问题下架,就太可惜了。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