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桐城|桐城文化建设传承保护并重历史现代交融

时间:2023-05-23 14:38:15阅读:2635
桐城文化建设 传承保护并重历史现代交融 文|潘月琴 罗秋娟 来源|中安在线“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近日,在桐城市举办的一场少儿才艺展演中,一个由该市文化部门指导、民间协会和读书会组织的少儿经典…

桐城文化建设 传承保护并重历史现代交融

文|潘月琴 罗秋娟 来源|中安在线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近日,在桐城市举办的一场少儿才艺展演中,一个由该市文化部门指导、民间协会和读书会组织的少儿经典诵读节目,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经典的诵读内容、古朴典雅的音乐,给人启发,使人如沐春风。据悉,为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发扬桐城派文风,此类诵读活动在该市已经坚持了三年多。

近年来,安徽省桐城市立足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突出桐城地域特色,推进资源整合和机制创新,不断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步伐,形成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同步推进,历史人文与现代文化相得益彰的新格局。

日前,该市政协委员、书法家周国亮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图文消息,高兴地宣称“自己从小居住过的老宰相府修复工程终于开工了!”

为打响“六尺巷文化“品牌,桐城市克服资金紧缺、拆迁难度大等重重困难,于2018年强力启动六尺巷及周边区域综合性保护开发的“三街一巷”恢复与修缮工程。目前,该工程正在不断推进之中。每天早晨从附近出发去上班的周国亮总是要到工地上走一走,拍一拍,期待着成为老宰相府恢复后的历史人文美景的“第一见证者”。

“三街一巷”中的“巷”,早已随着歌曲《六尺巷》荣登春晚舞台,引发了全国各地游客实地探访六尺巷的热潮。桐城市在此基础上,深度发掘六尺巷的文化内涵,编纂出版《桐城六尺巷》一书,编排六尺巷题材戏曲、创作六尺巷题材MV等,又于今年开拍电视剧《六尺巷里新故事》,着力打造以六尺巷、父子双宰相等桐城历史名人和经典故事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及在全国范围颇有影响的文学艺术作品,提升桐城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

“三街一巷”中的“南大街(含胜利街)、北大街、东大街”,正是桐城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报告中列入的三个历史文化街区。近年来,桐城市加大投入,逐步实施这三个历史文化街区的地下管网、场地景观、沿街立面等保护修缮工程。其中,历史人文遗迹最多的北大街片区,已完成桐城市级文保明县衙、方鸿寿故居、左家大屋、钱家大屋、方以智故居、商务印书馆和省级文保姚莹故居修缮方案设计、方案评审、修缮施工图设计。

为打好“六尺巷、桐城派、黄梅戏”这桐城文化建设中的“三大金字招牌”,近年来,桐城市积极作为,进一步挖掘、保护和宣传桐城派文化,成立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编辑《桐城派研究》期刊,定期组织召开桐城派研讨会,举办学术会议,积极组织开展桐城派研究。编纂出版《桐城历史文化丛书》,完成国家清史工程文献整理项目《桐城派名家文集》。《桐城派大辞典》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目前已经编纂完成,即将出版发行。建设和完善桐城派数字资源库,通过戏剧、歌舞、曲艺、影视等多种艺术形式和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来展示桐城派文化。同时,该市还多方面宣传黄梅戏文化。推动戏剧创作,打磨新创黄梅戏《桐城六尺巷》、《惊天一兰》、《青山鉴》、《映天红霞》等精品力作。其中《桐城六尺巷》不仅获文华奖提名奖,而且改编成数字电影在全国公映,并获华表奖提名奖。黄梅戏《惊天一兰》走进国家大剧院展演,《青山鉴》等获田汉戏剧奖。该市还大力推进“黄梅戏进校园”活动,积极开展黄梅戏戏迷活动,推动黄梅戏艺术的普及与提高。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