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的最新小说(王朔论坛)

时间:2022-08-18 13:45:58阅读:1127
8月16日,王朔四卷本长篇小说《起初》中的第一卷《起初·纪年》即将推出。《起初·纪年》取材自汉武帝故事,王朔以我们熟知的历史为出发点,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安放其中,凭借丰富的想象力,讲述了从汉武帝亲政到去…
  • 国家话剧院著名国家一级演员。曾在《红色摇篮》、《井冈山》、《开天辟地》等三十多部…

8月16日,王朔四卷本长篇小说《起初》中的第一卷《起初·纪年》即将推出。

《起初·纪年》取材自汉武帝故事,王朔以我们熟知的历史为出发点,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安放其中,凭借丰富的想象力,讲述了从汉武帝亲政到去世为止五十多年的人生,以及生活在他的时代的众多立体饱满的人物,李广、李陵、司马迁、苏武、张骞、司马相如、陈阿娇、卫青、霍去病、卫子夫等各自跌宕起伏又彼此交织的经历,构成了本书群星闪耀的故事之网。

《起初·纪年》

王朔曾说:“我不想再写那些与我无关的东西了,不想再为钱、信仰、读者、社会需求写东西了。如再写我将只为我心目中的唯一读者——我自己写作。”而对于这部新作,王朔则称:“我以往的作品多少都在写自己,可算作‘非虚构’,只有这部作品,才是我真正意义上的虚构小说。”

在《起初·纪年》的自序中,王朔写:“本书取材于《资治通鉴》《汉书》《史记》所载汉武旧事。历史就是故事。历史景观自有其深远和无垠,一旦进入有特别大的身不由己,有些视角不容遮蔽,走着走着就在故事之外上千年。当我起大妄想准备上探、觊觎一下我国文明源头,就把自个搁这儿了。”

《起初·纪年》的出版方介绍,这本720页的长篇小说采用现代西方小说的叙事结构,但承续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气韵,因为涉及众多历史人物,王朔在写作时,沉潜于正史、方志、传说、文学、诸子百家、天文、地理等各种古典文献,但为了让故事不蹈空,王朔也在宏达的构架中增添了他一贯擅长的柴米油盐的日常细节,并佐以天马行空的想象。

关于故事结构,王朔称:“我找到现在这个故事,我的全部思想感情都能安放进去,这个结构特别合适,我把它投射到古代和远古以后反倒自由了。”

“那什么”,北京方语读如“内”,亦从音改为“内什么”,诸如此类。还一些并无标准写法旧词儿,如隔壁写做“接壁儿”而读如“界别儿”,则两者并用。还把一些熟词如老实巴交、烂七八糟则改为“老实芭蕉”“烂漆疤糟”什么的,变文以使其陌生化,兼收减少同词组过频出现之效。

《我的千岁寒》

继2007年出版《我的千岁寒》之后,王朔已经十五年没有推出新作,这沉寂的十五年,以王朔的自陈来看,皆是为此系列作品做准备:“多年来,我一直盼着哪天把这本小说写出来,我就踏实了。可以放心去过自己的日子,到处转转,到异国他乡看看风景,像电影里那样一个人开车长途旅行去看望朋友,或素未谋面的亲人,吃一点没吃过的东西,每天躺着晒太阳,或开个酒吧。唉内喂,这一猛子扎出去,再抬头就是十年之后,恍范儿苍孙已然耳顺,电脑字从五号变成小三号,原计划四十万字变成小一百四十万。本书变成多卷本系列小说其中一卷。”

“令传说显影,神话还原,夸耀归于朴讷……太费劲了。”王朔称。

王朔的上一部小说是出版于2007年的《我的千岁寒》,这是一本五部作品的合集,其中包括《我的千岁寒》、北京话版《金刚经》、《唯物论史纲》、《宫里的日子》以及剧本《梦想照进现实》的小说版、评论《与孙甘露对话》。其中《我的千岁寒》这篇取材于《六祖坛经》,写的是主人公慧能悟道的传奇故事,慧能从一个不识字的樵夫,成为享誉青史的一代宗师,被西方人称作“东方耶稣”,这个独特的历史现象,王朔在小说中融入了自己的哲学思考和人生观,并以独具个人风格的语言写作。

《我的千岁寒》中的语言让读者觉得晦涩和不明就里,充斥在整篇文章的是如下文这样有些思辨色彩的絮语:

腊八凌晨4点,我起来喝水,忽然哔地一声,手机进来一条短信:身安则道隆。北京东山寺邓隐峰丙戊腊八。我想这是谁呀?想了半天不得要领,回了条:哪位大德?谢了。对方回:阿弥佗佛。不会吧?我回:再谢。对方:善哉。莫非是被金庸误了的那位老兄?我只认得这么一位遁入空门的人。我回:还在行神通么?半天,对方:要看因缘。果然是了。我回:弃了吧。对方:腊八乃佛陀成道日。我回:以宇宙之大,一切偶然都是必然。对方不语。我又饶舌:宇宙法则之二:你所知道的不是一切……

王朔

1984年:《空中小姐》,获《当代》文学新人奖

1988年:《顽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轮回》,《大喘气》,四部王朔小说同时改编为电影

1990年:策划电视剧《渴望》,成为一代人心目中的永恒经典

1992年:电视剧《过把瘾》编剧,改编自王朔原著《过把瘾就死》,至今仍是大量剧迷追捧的对象

1995年:根据《动物凶猛》改编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上映

1997年:根据《你不是一个俗人》改编的《甲方乙方》上映,成为中国最早的贺岁片

2000年:同名小说改编电影《我是你爸爸》,获第53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豹奖、青年评审团奖二等奖。

2006年:同名小说改编电影《看上去很美》,获第43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

校对:张艳

王朔最好的小说是哪部?

个人认为,王朔最好的小说作品是他写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看上去很美》,因为对于玩世不恭的“痞子作家”王朔来说,这本书可能是他唯一真正庆祝了心血和感情,也真正写出了自己个人生活经历的小说。

2000年前后,王朔曾经写过一系列评价文学名家的随笔杂文,包括《我看鲁迅》《我看老舍》《我看金庸》等,还因此和金庸先生打过一次笔仗,有趣的是他还很调皮地写了一篇《我看王朔》,伪装成一个外人来评价自己的作品。在他口中,早期的言情小说如《空中小姐》纯属生硬模仿,《过把瘾就死》《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等中期作品缺乏高尚情感,而后期的“顽主”等系列则大多数来自与别人的创意。唯独《看上去很美》,王朔倾注了极大的野心,打算从次开始书写一段个人以及和他一样的大院子弟生活史。然而不知道是因为他江郎才尽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只有写童年的这一部《看上去很美》顺利出版,从初中开始就付之阙如了。

《看上去很美》是一部讲述“人之初”的小说,主角方枪枪(也就是王朔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人物“方言”)出场的时候只是一个上幼儿园小班的男孩儿,生活在他的眼前徐徐揭开面纱。和家长、阿姨们的斗智斗勇,和男孩子女孩子们的日常争斗,让这个故事异常鲜活、真实、动人。本书不但是我读过最好的王朔小说,也是少数能够真正站在儿童视角上,讲述自己成长历史和孩子眼中大人们世界的小说。

另一方面,因为方枪枪小朋友的大院子弟背景,无意中也成为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系列大型事件的见证人——尽管那时候他还懵懵懂懂,并没有见证历史的觉悟。等他逐渐长大,世界在他的眼里逐渐变得清晰时,世界本身却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所以本书也在世界进入那个血与火装扮的年代之前及时结束了,留下的只有无尽的叹息。

在《我看王朔》一文中,王朔写道:给丫关起来,判20年徒刑,那他就能最损写出一《飘》,一不留神就是一《红楼梦》。

《看上去很美》一书证明,王朔真的不是在吹牛皮。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