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国安,陈建斌,于和伟演曹操对比「同样演曹操陈建斌鲍国安于和伟放在一起差距一目了然」

时间:2023-05-18 03:31:27阅读:1305
《三国演义》至今依旧盛行,承载着无数人对三国那段历史的憧憬。不少三国剧也是许多观众童年的历史启蒙,尤其是1994版本的《三国演义》。人们除了被剧中你来我往的博弈所吸引,更为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角色着迷,如号…
  • 鲍国安,1946年6月4日(农历五月初五)出生于天津,国家一级演员,中央戏剧学院教授。…

三国演义》至今依旧盛行,承载着无数人对三国那段历史的憧憬。

不少三国剧也是许多观众童年的历史启蒙,尤其是1994版本的《三国演义》。

人们除了被剧中你来我往的博弈所吸引,更为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角色着迷,如号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

影视化《三国演义》的版本有很多,但是刻画曹操比较深刻的还属94版《三国演义》和10版《三国》、以及《司马懿之军事联盟》的三个版本。

陈建斌的曹操被评价为演自己,而于和伟和鲍国安的曹操在世人眼中各有千秋。

下面我们就把三个版本中的曹操放在一起看,孰好孰坏,一目了然。

陈建斌

新三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光是筹备就三两年,曹操扮演者也是有代表作《乔家大院》的陈建斌。

可最后呈现出的曹操毁誉参半,看过的人大多是一声叹息。

其实一开始,新三国的初期是留有充分准备时间的,陈建斌最初也不是钦定的曹操,选角也经过了一番波折。

陈建斌一眼就相中了曹操,可没想到总导演并不同意,只说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角色请他出演。

可他推了不少戏,怎么可能忘掉初心,命中注定演曹操的硬汉如何去演孙刘?

换了新导演终于如愿让他演曹操了,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没多久导演又换了人。

这把陈建斌折腾得够呛,新导演没换角,只是陈建斌需要等待更久的前期时间,这一等就是两三年。

在等待中,陈建斌又推掉了一个心仪已久的大角色,从来不喝酒的他都郁闷得喝起了闷酒。

好歹有曹操这个角色撑着,陈建斌就盼着枭雄一角杀出重围,可等来的不是一战成神,而是网友的若干个唾沫星子。

虽然剧本和台词也有责任,但落到陈建斌的演技上,新版曹操的失败也是实至名归。

横槊赋诗那一段,陈建斌的表现着实有些另类。

我们知道说话迟缓略微停顿,会让整个人看上去要沉稳一些。

可是坏就坏在陈建斌的停顿颇为僵硬,将四字短歌一刀切成“二言律诗”。

“呦呦鹿鸣”变成“呦呦”、“鹿鸣”,“山,不在高”断成“山不,在高”。

“呦呦”和“悠悠”二字陈建斌念得极具特点,不禁网友感叹“一听就是大佐级别”。

总之,陈建斌的嗓音可能受到他刻意拿捏的影响,让人出戏得不是一星半点。

低沉的音调加上奇怪的停顿,此时曹操看起来并不像一个运筹帷幄的豪杰,像是一个刚学会中文的外国人,在磕磕绊绊、面无表情地背诵古文。

在表现力上面,陈建斌版的曹操一直在用力过猛与心不在焉的状态间游离。

在表现曹操不羁的时候,为了凸显霸气,陈建斌就大吼大叫的发号施令。

如果真的能靠分贝音量来表达自己的豪迈雄厚的话,那在战场上不就凭嗓门大小来决胜负吗?

那曹操何以是曹操,而不是张飞呢?

在表现曹操胆识过人,深谋远虑,陈建斌又表现得过于矜持。

比如他在杀吕伯奢一家表现得冷静过头,完全看不出他对于自己失手后的触动。

倒是有种杀人犯扮猪吃老虎、做了坏事一脸无辜的既视感。

陈建斌笑得像憨厚的山间草莽做好事不留名,而非慷慨霸气的曹操。

反而更像是一个反应迟钝、表情稍显面瘫的壮汉,似乎内心并没有什么波澜。

在败走华容道曹操的三次笑声,本是对将士的鼓舞,可却没想到他的“嘿嘿嘿”,竟让人联想到费玉清老师。

陈建斌笑得像憨厚的山间草莽做好事不留名,而非慷慨霸气的曹操。

陈建斌在其他戏中也有不错的表现,可他的曹操却在某些时刻让观众觉得脚趾抓地和割裂。

新三国的失败,台词和剧本也有相当大的责任。

新三国的编剧明显是在原著基础上创新,夹带了很多新的私货。

可就是这些私货让三国看起来有一些滑稽。

随地大小便的确可以体现一个人不拘小节,甚至说有些市井流氓之气。

但这一桥段放在曹操身上,不太合适吧。

新三国里,曹操一边如厕一边与将士谈笑风生,完事儿之后还大呼:“这泡尿撒得痛快!”

曹操好歹是礼仪之邦的丞相,怎么能与市井之徒相论?

这是曹操,又不是刘邦。

还有一些天雷滚滚的台词,曹操站在赵子龙的下属旁动情地说:“我爱死他了”;

曹操在百官面前,畅快淋漓地说“差点没把我笑死!”,

得了吧,快把观众笑死了。

还有强用成语,青梅煮酒时,曹操镇定自若地对刘备说“所以我才能跟你相敬如宾……”

知道的还是拍三国,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穿越同人剧呢!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在一众跑偏、不伦不类的台词衬托下,陈建斌的曹操也显得情有可原,勉强到达及格线了。

鲍国安

有新三国就有旧三国,老三国群英荟萃相当精彩,其中鲍国安的曹操就堪称一绝。

在拍摄期间,他只有一次不露正脸时,用了替身;整个剧组也只有他全程原声。

也就是从台词的功底上,就能够看出他与陈建斌的差距。

同样是横槊赋诗这一段,鲍国安的台词悦耳连贯。

既有古人的抑扬顿挫,又能展露曹操的壮志凌云。

鲍国安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不像扮演者,他仿佛就是曹操本身。

他的大志将成的得意与睥睨天下的气场都非常具有感染力,让人愿意沉醉在他的宏图伟业中。

94版的曹操将《短歌行》用歌的形式唱出来。

他拿着槊细细端详的样子,浑身上下都弥漫着一种一统天下的霸气。

鲍国安的曹操像是真正的即兴创作,与新版的三国相比,果然验证了一句话: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在败走华容道时,鲍国安的三场笑容都具有层次感,

能够明显地觉察出他的情感是有过渡的,而不是突兀的。

仿佛看客就是他麾下的将士,让人真切地意识到枭雄在逆境中的不屈与胆大乐观。

在错杀蔡瑁、张允时,短短的一两分钟内,曹操的大起大落的心情,鲍国安对其心理变化也把握得非常准确。

他不像陈建斌那样或木讷或夸张,而是将曹操的醒悟、懊悔,演在了眼神中。

一系列富有张力的表演,让观众也带入曹操的场景中,与他感同身受,悔不当初。

鲍国安的表演让人们坚信,眼前这个人就是因为错杀大将的一代奸雄。

青梅煮酒中,当刘备提到他认为的豪杰时,鲍国安版的曹操轻蔑一笑,

那一笑正是他作为曹操身处高位,对他人的不屑与轻蔑、骨子里的不羁与自傲。

而把刘备吓掉筷子的眼神,也犀利得让人拍案叫绝。

而在最初,曹操一角也差点与鲍国安擦肩而过。

鲍国安的同事是三国的副导演,向总导演推荐了他。

总导演上门与鲍国安交谈,谈了半个小时后,总导演就拍板,鲍国安就是要找的曹操。

可是等到这一消息传出,不少人都对他产生了质疑。

在正式确定演曹操之前,鲍国安的演绎生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辉煌,他出名的仅有《大唐名将》的魏征和《水浒传》中的宋江。

鲍国安整个人看上去也和善可亲,看上去没有曹操那种多疑凌厉。

幸好总导演对鲍国安适合曹操深信不疑,不然可能就见不到如此经典的形象了。

光是选角,并不能说明什么。

真正让鲍国安成为曹操,更在于他对曹操本人细致入微的了解。

身为中央戏曲学院的教授,他从学术方面早已分析研究过曹操。

但谨慎如他,还是在街上广做调查。

调查了几百人之后,他发现曹操在人们心中千人千面,莫衷一是。

为了把握曹操的核心,他几乎全身心都沉浸在对曹操的钻研上。

多日里与学者们对曹操的探讨,才让他窥见了曹操丰富多样的内心世界与细枝末节。

越了解,他越觉得《三国演义》中有将曹操污名化的倾向。

也正因如此,他在饰演中就尽量还原曹操的复杂性,让世人发现曹操并不是非黑即白,反而有血有肉、生动真实。

越是了解,鲍国安与曹操越为融合。

鲍国安将演曹操这一事情做到了极致,最后几乎都达到了人戏合一的境界。

后来主持人采访鲍国安时,鲍国安一副曹操的扮相,眼神里还透着曹操的狠。

有人就说,这压迫感,感觉主持人再多说两句,就要被拉出去斩了。

还有网友戏言“孤采访中好杀人”。

没办法,鲍国安的曹操太深入人心了。

而台下,鲍国珍也为了演戏的时候能立即投入状态,时刻保持着生人勿近的气势。

以至于一直入戏太深,平时吃饭别的演员不敢跟他坐一桌,生怕说了什么话惹得他不高兴。

鲍国珍忙的时候就背台词,闲下来的时候他就待在剧组看史实。

4年时间里,他都泡在了剧组不曾离开。

本以为可以用心琢磨剧本,可没想到麻烦也接踵而至。

四人间的宿舍,鲍国安的室友经过了多次轮换,很多时候阵营都不是同一类。

每次新室友来都会问他,您爱人呢?您孩子读哪里呀?

室友的热情也降低了他背台词的效率,不得以他就只有跑到走廊上背台词。

在剧里面是征战四方的曹操,在生活里却是被逼的在走廊上背词的46岁中年男人。

也正是因为这种勤奋,让他的演技更上一层楼。

不过鲍国安成也曹操,败也曹操。

红学家李希凡曾断言:“《三国》之后,鲍国安演不了其他角色!”

结果一语成谶,在《三国演义》火遍全国后,3年来鲍国安都困于曹操角色的枷锁中,难有片约。

最后他靠着《鸦片战争》的林则徐一角,才走出无戏可拍的困境。

于和伟

还有一位曹操扮演者,他的篇幅不长,在整个剧中甚至不是主角,却大放异彩让人记忆犹新,他就是于和伟。

如果说鲍国安的表演更贴近于真实的场景,像电视剧;

那么于和伟版的曹操就像一部史诗级的大片。

也是横槊赋诗这一桥段,高台上是于和伟版的曹操拿槊挥舞,高台下是乌泱泱、排列整齐的大军。

改编后的《短歌行》,通过于和伟口中唱出,竟然意外得动听。

由于场景、时间的不同,他不像鲍国安的兴奋,而是英雄迟暮,大限将至的悲凉。

在唱完整首歌后,他就体力不支瘫倒在地,只留槊也随之倒下的残影。

于和伟这一版的曹操也被易中天评价为演的最好、最贴近于史实的曹操。

易中天说的贴近史实,就是突出了曹操的霸气,能够统领济济英才的豪迈。

而于和伟在处理掷棋子试司马懿、“鹰视狼顾”的场景,也让人不寒而栗。

他原本微笑着的脸上几度阴晴变幻,仅仅通过微表情的处理,片刻之内就展现了曹操对司马懿的杀机顿现又逐渐消退的转变。

几番眼神、肢体动作都切换的流畅自然。

在于和伟的演绎下,他的曹操是荡气回肠的豪杰,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霸主。

在这一版几乎是弱化了曹操奸诈和狡猾的一面,放大了他天威难测、雄厚壮阔的一面。

如曹操这个角色一样,于和伟本人也是属于大器晚成型。

前30年一直不温不火,到了而立之年,才通过自己稳定的发挥,被人们熟知。

于和伟与三国有着不解之缘,早在1999年,他的第一部历史剧就是《曹操》,

2001年又客串鲁肃,这时候的于和伟还是一个妥妥的奶油小生。

而在2010年新三国拍摄时,他又出演了与陈建斌演对手戏的刘备,

如今完成从刘备到曹操的跨越,也是如鱼得水。

与三国命运般地多次隔空对话,让他的曹操在司马懿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虽然美中不足的是他没有演出曹操的复杂性,但是瑕不掩瑜,他的曹操另辟蹊径,也成就了他自己。

如今距离拍摄最近的《司马懿之军事联盟》,都已过去五年之久。

就像于和伟所说,人的演技会通过年龄来增长。

因为增长的不仅仅是他的演技,还有他对世界的理解、对感情的认知。

如今陈建斌也通过《甄嬛传》等剧实现了名气的飞升,

相信再让现在的陈建斌来演曹操,他绝对要比当年要发挥得更好。

而于和伟也通过曹操的精彩表演打开了戏路,获得白玉兰最佳男配,

曹操这一役也算是打响了名号,接二连三收到了同类人物的邀请。

像《悬崖之上》周乙这种亦正亦邪的角色,他也表现得游刃有余。

鲍国安老师则在三国演完之后,撰写了回忆录般的论文。

他写道,在如今一切结束了,他将作别那位熟悉又陌生的丞相,回归平民的位置上,还真有些不自在。

有人说鲍国安一个角色吃到老,其实不然。

曾把将一代奸雄演绎得出神入化、入木三分,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盖世英雄,足够熠熠生辉了。

看完分析后,你们最喜欢谁演的曹操呢?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