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电视大赛「锦城学子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荣获最佳作品奖」

时间:2023-05-13 05:06:14阅读:4666
以赛促学 赛教融合锦城编导学子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系列活动中荣获大奖3月26日晚,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在福州海峡奥体中心落下帷幕。成都锦城学院艺术学院2020级广播电视编导系短视频作品《一苇以航》获…

以赛促学 赛教融合

锦城编导学子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系列活动中荣获大奖

3月26日晚,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在福州海峡奥体中心落下帷幕。成都锦城学院艺术学院2020级广播电视编导系短视频作品《一苇以航》获得了本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大学生原创作品短视频赛道最佳作品奖项。本次大学生电视节短视频赛道共有来自全国高校550个作品参赛,最终逐出5部最佳作品,《一苇以航》系其中之一。

(林汉权导演 、编剧;曾娅妮摄影;杨方芳后期)

中国大学生电视节是国家正式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和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全国性节庆活动,覆盖全国各省份的重点高校,以“大学生欣赏、大学生创作、大学生参与”为特色,通过大学生赏析推荐作品、电视精品创作论坛、影视教育论坛、高校面对面以及闭幕式盛典等系列活动,为青年艺术人才成长搭建平台,促进电视艺术繁荣发展。本次大学生电视节系列活动包含了开幕式、各高校大学生与专家论坛交流活动、各高校大学生与业内知名导演学术沟通活动、原创纪录片和剧情片展映及导演阐述交流环节和闭幕式颁奖典礼。

本次奖项是基于“赛教相长”的教学理念,艺术学院编导系深入贯彻锦城教育理念,通过“以赛促学”促使学生实践、创新,提升其综合素质,本次大赛的硕果正是我院编导系以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并重培养的良好诠释,同时也是《智媒体短视频创作与传播》这门课程的实践成果。

(获奖团队现场领奖)

获奖感言

《一苇以航》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在跆拳道梦想的追求道路上接连受挫,但仍坚持不放弃的故事,传播了体育精神和当代大学生应该坚持梦想、勇敢追求得的价值观。

很荣幸我们团队拍摄的短视频《一苇以航》在本届大学生电视节中荣获短视频类目最佳作品奖,这个作品是在我们大二下学期进行拍摄的,当时由于疫情的影响,创作受到了局限,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利用学校的场地和资源,在灯光教室充分利用光影拍摄完成了这一部作品。其实我们想表达的是:不要被环境所影响,创作应该是灵活的、发散的、具有想象力的。诚然,很重要的是需要有一颗真正想拍好作品的心和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前期准备、拍摄的过程中还有后期的制作中我们都与李思涵老师保持了即时的沟通,李思涵老师也给了我们很多中肯的建议,使得我们这个作品以更好的质量呈现。回忆作品《一苇以航》的创作过程,整个片子的拍摄时间并不长,一共拍摄两天,但前期准备了很久,在李思涵老师的《智媒体与短视频传播与创作》课程中,我们系统的了解到短视频的特点和创作方式,因此我们在李思涵老师的指导下选择精简剧本,细磨镜头质感,才有了《一苇以航》这个短视频作品。在整个作品的创作过程,其实在现在看来还有许多需要成长的地方,但是我们相信,也正是有了这一次次的积累与实践,创意与创新才会不断的冲击着我们。

在大学生电视节系列活动中我们作为嘉宾受邀参与“电视精品创作论坛活动”,活动中我们聆听了众多来自影视行业的专家和制作方的分享,分别从电视剧、纪录片、综艺节目和公益广告几个方面围绕“如何创作年轻人更喜爱的作品”展开了不同的交流。另外此次论坛还专门对大学生的视听习惯进行了分析,大学生偏好短视频和综合视频的内容类型,互联网渐渐视听化后,不仅有叙事型的长视频,也有博主或大学生二创等类型的短视频。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创作就可以先从身边点滴的生活开始,从几分钟的短视频开始,我们要利用好我们手上的资源,激发创作的动力。

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系一直坚定不移贯彻锦城教育理论,落实“以赛促学、赛教融合”的路线,在学校持续推动的“教学、教赛、教研、教技”“四个相长”理念中,结合课程内容,培养学生优势,为学生持续不断提供参赛渠道和信息。在组织学生参赛的过程中,编导系老师整理出年度比赛清单,研究年度热门参赛主题,根据学生特色有针对性的打造作品。接下来,编导系将继续落实“四大框架”教育理论,用好学科竞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图文 锦城艺术学院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