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鞍华留学回到香港后就在电影界工作,许鞍华拍过的电影黄金时代

时间:2023-03-06 23:35:56阅读:1011
许鞍华应该是国内最好的女性导演了。曾获三届金马奖最佳导演,五届金像奖最佳导演,以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师从胡金铨的她,第一部电影是恐怖片《疯劫》,由此加入了香港新浪潮的大流。第二部也是恐怖片,…
  • 许鞍华于中国辽宁鞍山出生,母亲是日本人。五岁时到香港。1972年香港大学毕业,得硕士…

许鞍华应该是国内最好的女性导演了。

曾获三届金马奖最佳导演,五届金像奖最佳导演,以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师从胡金铨的她,第一部电影是恐怖片《疯劫》,由此加入了香港新浪潮的大流。

第二部也是恐怖片,是萧芳芳投资并请她来拍的《撞到正》,期间萧芳芳并没有干涉许鞍华的拍摄。

电影的票房大卖让许鞍华有了更多的底气拍她的越南三部曲的后两部《胡越的故事》和《投奔怒海》。

十五年后,许鞍华投桃报李,邀请萧芳芳主演《女人,四十》。

彼时的许鞍华是人生最失意的时刻,1991年执导的两部电影《极道追踪》《上海假期》票房惨败,《少年与英雄》因成片效果不佳,并未上院线。

这种失败让已经是金像奖最佳导演,拍出过大卖作品的许鞍华心灰意冷,认为自己已经不适合电影,远走日本,暂时离开电影。

蛰伏四年,许鞍华再度拥抱电影,像当年刚出道一样,重新审视电影。

1980年,萧芳芳的《撞到正》让许鞍华有了更多的机会,1995年的《女人,四十》,萧芳芳又为她带来了好运。

《女人,四十》一出现,轰动华人影坛,许鞍华一扫之前的阴霾,开始扬眉吐气。

电影拿下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女主、最佳男配,最佳摄影等五项大奖,获得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男主、最佳女主、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六项大奖。

不仅如此,《女人,四十》还让萧芳芳成为继张曼玉之后中国第二位柏林电影节影后,直到24年后才有了第三位获得者咏梅。

《女人,四十》是许鞍华与萧芳芳的共同成就。

电影中,萧芳芳提议了开头和结尾两场戏,如今看来都成了经典。

第一场是萧芳芳等鱼死,一巴掌拍死了濒死的鱼,第二场是木棉花落下,被当作落雪,可见好的演员和导演在一起确实有1 1>2的效果。

电影大师特吕弗曾说过:

蹩脚电影之所以充斥着血腥暴力,是因为导演没能力通过朴素而简单的镜头表现强烈的感情。

而许鞍华的《女人,四十》属于后者,用最平实的感觉去讲生活,不歌功颂德,也不田园牧歌,只有“真实”二字。

人这一生要活三辈子,第一辈子是年轻的时候,这一阶段没什么烦恼。

不知道为谁而活,每日最大的难过就是学业有没有完成,喜欢的女孩会不会跟自己在一起。

如片中的孙定一,他是一名大学生,从来没有进入过社会。

所以暂时不能理解母亲阿娥担起整个家的责任,也不明白父亲阿炳的逆来顺受和老好人属性。

在他的思想中,快乐就是上学、追女、玩音乐,放假了就帮父母照顾爷爷,伤心就是女友不理他了。

没什么大事,也没什么愁苦,情绪来的快,去的也快,因为他想事情只看一面,所以只顾这一面就可以让这一辈子过得很好。

第二辈子是人到中年。

这一时期上有老下有小,为家人而活,基本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生活与追求,活着就是辛苦工作、照顾老人、操心孩子。

如片中的阿娥,自己过生日买条鱼庆祝都要斤斤计较。

这并不是她小心眼,而是因为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需要省吃俭用,合理规划才不至于入不敷出。

在婆婆去世后,她一个人承担起了看护公公的重任。

因为公公有老人症,几乎忘记了所有人,唯独记得阿娥,再加上她长期与公公相处,知道怎么与他沟通,所以她自己的时间就被焦心公公占据了一大半。

与此同时,她还要平衡工作与生活。

直到邻居霞姐患癌时日无多,跟她同样得了老人症的老公临终告别时,阿娥才明白人到中年也要挤出时间留给自己和老公。

毕竟人老后最终的伴侣永远是另一半,而非子女,如果人到中年,一直在为事业、家庭而操劳人生会变得很无趣。

时间一久,鸡毛蒜皮都能成为导火索,鸡零狗碎都可能大动肝火,对工作提不起兴趣,对朋友耷拉着脸,对家人怨声载道。

有时候,活到第二辈子的中年人应该学学自己第一辈子的年轻样子。

昨日事让它烟消云散,明日来再享明日福,把什么事都扛在肩上,总有一天会压垮自己,心大一点,为自己一点,人生会更有趣一些。

第三辈子是人到老年,人老了该怎么活?许鞍华在片中设置了三个情景。

一是无儿无女的霞姐夫妻,老公老人症,但霞姐从未抱怨,总是积极面对人生,看淡生死,包容一切。

二是阿娥的婆婆,她能理解儿媳妇的不易,对她也特别好。

一旦自己空下来就会来帮阿娥处理家务事,为她排忧解难,不会让子女为自己担心,更不会拖累子女。

她的走很利索,她这样的老人懂得人老了该怎么做,也能够对儿女感同身受。

所以阿娥才会在她去世后到天台上大哭,因为以后她的累没人可以分担,也没人可以理解。

二是阿娥的公公,他患有老人症,看护所待不住,老人院不喜欢住,只能让家人24小时守住他。

否则不知什么时候就有可能出事,可他并不知道因自己老了,无形中给子女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压力。

所以在他回光返照后进行了弥补,认出了女儿,送她花,夸她美丽,想起了去世的老婆,说她是仙女,要在山那边跟她约会,对阿娥满是感激,第一次送花只给了她一个人。

某些时候,老人也明白自己子女的难处。

只是他们老了,眼脚不利索了,脑袋不灵光了,无法再像以前照顾那样子女了,反过来还需要子女的付出,才让人到中年的子女们的第二辈子过得不那么如意。

在《女人,四十》中,不管有无儿女的老人。

他们都在尽力的自己过活,不给儿女添负担,阿娥的公公婆婆都是这样。

这就是他们认为的第二辈子的活法,累点,苦点没关系,只要他们和子女都保有第一辈子的有趣就行。

这种先年轻后老年的时间规律是上天最绝妙的安排,先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快乐,该怎样快乐,才能在第二、三辈子中找到快乐,才不至于在中老年时丢掉有趣。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