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子希望安魂能够给失独家庭带来一些慰藉

时间:2022-08-13 01:38:58阅读:2509
要圆周大新老师的心愿《安魂》是中日合拍片,导演日向寺太郎、编剧富川元文以及剧组摄影师、灯光师等,都是日本人,而演员几乎都是中国演员。2008年,作家周大新痛失爱子;2012年,小说《安魂》由作家出版社首次出版…
  • 巍子,1956年2月25日生于中国宁夏。中国影视男演员、话剧演员,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

要圆周大新老师的心愿

安魂》是中日合拍片,导演日向寺太郎、编剧富川元文以及剧组摄影师、灯光师等,都是日本人,而演员几乎都是中国演员。2008年,作家周大新痛失爱子;2012年,小说《安魂》由作家出版社首次出版。日本电影公司最早看上这部小说,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合作机会。片方在2019年7月份找到巍子的时候,剧本还没有最后定稿。他花了几天时间看完了原著小说,发现小说中,周大新采取了和儿子对话的独特写作方式,漫长的对话从儿子的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甚至一直延续到奇异的天国,从而为读者呈现出现实与幻境交织而成的丰富图像。“小说具有非常强大的情感力量,但是故事性比较弱,这样的小说,改编成电影难度很大。”巍子马上提出,自己需要先看一看剧本,最后片方同意了。看完剧本后,他发现剧情跟原著小说有了很大的改动,情节也丰富立体了起来,他被打动了。

但更加促使他接下这个角色的却是周大新本人,中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人生最沉重的打击。周大新却毅然将这段痛苦的人生经历写成小说出版,小说的扉页上写着:“献给我英年早逝的儿子周宁”,第二行紧接着:“献给天下所有因疾病和意外灾难而失去儿女的父母”。巍子认为,周大新写作的过程,就相当于把这个痛苦经历又重新咀嚼一遍,这已经足够让人感动了,现在他还有勇气将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希望能给那些不幸失去孩子的家庭带来温暖和慰藉,“这是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无论如何,我都要圆周大新老师的心愿。”

巍子还向剧组推荐了演员陈瑾来饰演唐大道的妻子瑞英,此前他并不认识陈瑾,但对她的演技非常欣赏。邀请发出后,陈瑾很快同意了。

《安魂》的编剧是富川元文。1998年,由他编剧、今村昌平执导的电影《鳗鱼》获得了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由于《安魂》是一部合拍片,剧本需要从日文翻译成中文,巍子发现,翻译后的中文剧本有些地方比较拗口,不太符合中国人的语言表述方式,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主动提出修改意见,再反馈给富川元文,两人的沟通很顺畅。

“在表达失去亲人的情感上,我发现中日艺术家之间没有任何分歧,人类的心灵是相通的。”他说,整个合作过程非常顺利。

要比演岳不群难度大得多

《安魂》是在河南开封取景拍摄的,2019年9月份开机,10月初关机,用了35天时间。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巍子从进入剧组起,就开始“约法三章”,所有的应酬和交际活动一律不参与,每天除了到外景地拍戏,回到宾馆后就一直不出门,琢磨角色,酝酿情绪,就连到剧组探班的周大新他也不见。

稍后到剧组报到的陈瑾第一眼看到巍子时大吃一惊,眼前的巍子面容憔悴,目光无神,整个人仿佛枯萎了,跟平常的他判若两人。陈瑾上前跟巍子说,“你现在的状态太对了。”

“演戏说起来其实很简单,演员就是要钻到人物的内心中去。”被很多观众称为“戏骨”的巍子,最擅长饰演那些复杂性格的角色。比如2001年,他在电视剧《笑傲江湖》中扮演华山派的掌门人岳不群,他把这个伪君子简直演活了。金庸先生为此还特地给他写了一幅字:演技精湛!并称他是自己“心目中的岳不群”。

此次饰演《安魂》中的唐大道,表演难度要比演岳不群高好几级,“简直太折磨人了,以后类似的角色打死都不接。”他笑道。

巍子深深理解片中唐大道中年丧子之痛,他透露,自己每次见周大新,从来不触及这一点,两人见面就是聊聊天,聊聊书法和旅游,这是成年人之间的默契。

主动加戏被日本导演肯定

巍子不是一个被动型的演员,每当有好的点子时,他都会主动提出。比如片中周大道有一场站在黄河边上的戏,巍子就觉得,这时候适合用下雨来增加气氛,如此才能体现出一个父亲的悲伤。他向导演提出这个建议,最后剧组同意了。

还有一个细节,孩子去世后,唐大道看到孩子的骨灰盒,此时外面正下着雨。巍子演的时候,很自然地将外套脱下来,铺在骨灰盒上,他怕“淋着孩子”。这场戏拍完后,导演日向寺太郎非常激动,认为这个细节加得太棒了,效果远超预期。

电影剪出来后,陆续举行了三四次圈内放映,但周大新只看过第一次,后面的都是在影院外面等着,放映结束再进场。那一次,巍子和周大新看完后一起抱头大哭。

巍子并不认为失独家庭的家长们能够完全走出心理上的阴影,“有些痛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片中唐大道因为自己的固执和偏见,间接使得儿子唐英健(强宇饰)一直活在阴影之下,终日郁结最后病发离世,这是唐大道内心永远无法弥补的痛。那现实中如何才能处理好紧张的父子关系呢?巍子认为,父子之间充分沟通,是消除彼此隔阂最好的办法,“对孩子漠不关心,或者以爱的名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都是不可取的。”

《安魂》今年1月初已经在日本公映,由于疫情原因,巍子并没有出席现场,但首映式上日本NHK电视台却破天荒地播放了长达9分钟的《安魂》预告片,可见对于这部电影的重视。

失“独"老人怎样度过自己的晚年?

在中国,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当年积极响应着国家计划生育的号召,只生下一个子女,然而若干年后,他们的子女因为种种原因永远地离开了他们,失去唯一子女的他们,我们称之为“失独老人。”失独老人在我国一直是个很大的社会问题,数据表明,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因此每年约产生7.6万个失独家庭,按此统计,中国的失独家庭至少已超百万,而在不久的未来,这个数字会达到一千万。

失独老人的无助及绝望是我们所不能想象的,大部分的失独老人年纪都在五十岁以上,几乎失去生育能力,其中有66%的失独老人子女去世时甚至还未成家立业。像前段时间的达州地陷,仅仅新婚四天的夫妻双双失去生命,只留下悲痛欲绝的父母。身体的条件使得他们已经失去了再生育一个孩子的能力,而唯一孩子的离世,将意味着在今后的一生中,身边再也没有子女的陪伴,也没有子女的孝敬。当别人在享受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时,他们只能活在自己的回忆和痛苦里,失去孩子的绝望,伤心,愧疚,会像蛀虫一样侵蚀老人的身体,从而带来抑郁症、焦虑症、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另外,失独老人的生存情况也非常堪忧,失去子女意味着失去家庭最大的经济支柱,而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劳动力大不如前,入不敷出,老无所依,政府的救助也只能勉勉强强够解决温饱,生活质量大不如前。

随着社会上越来越多失独家庭的出现,多点关爱失独老人是十分有必要的。我们欣喜的看到社会上有许多帮助失独老人走出心灵困境的活动,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并重视失独老人的问题。外部的帮助力量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其实还是失独老人自身激发走出困境的力量,从而更好地去面对失独生活。那么,失独老人又该怎样更好的去面对失独之后那段艰辛的日子,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呢?

首先,失独老人要接受失独的事实,同时明确失独的意外性。有的老人一时间接受不了子女意外离世的事实,总是沉浸在子女还在世的幻想中,有的人会把子女生前用过的东西保存完好,每天会做子女的饭菜,经常给子女发信息打电话,就像自己的孩子不曾离开人世,一直还在他们身边一样。然而这样做只会让老人活在回忆里,不利于老人走出心灵困境,重塑新生活。还有的老人会把子女的离世当成是自己的过失,觉得子女过早离世一定是自己福气不够,从而陷入深深的愧疚和自责之中。这样做只会让自己更加放不下子女离世的事实,失独老人要客观地看到事情的出现是意外性、不可抗力的,意识到其实在子女离世这件事情上,自己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责任,打破以往那种“受害者与责任者” 不合理的心理角色定位,用更加理性客观的心态去看待子女离世这件事情。对于子女的离世,很多老人不愿意放下,也不舍得放下,但其实放下,才是对子女在天之灵最好的安慰。失独老人应该从内心里去接纳这个事实,采取一些居丧仪式,如给孩子扫墓等,有助于帮助自己与过去告别。要做到真正在心里和孩子告别,不要把悲伤压抑在心里。举办一些追悼的仪式,纪念孩子已经去世这个“事实”,在这个过程中,会把悲伤诉说出来,有助于内心的释放,并与过去告别。

第二,失独老人应该尝试去树立新的生活目标。失独老人应该认识到,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只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不是生活的全部,如果这个目标不能实现了,就打起精神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融入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中去,这样会更积极自信,有助于更好地走出心理上的阴影。陈女士45岁丧夫,儿子又在她50岁那年在车祸中去世,亲人去世的双重打击让她一度失去希望,每天以泪洗面,甚至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后来在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下,她去参加了孤儿院的志愿者,看着孤儿院孩子们开心的笑脸,她仿佛见到了自己儿子小时候的样子,心情也渐渐缓和过来,本来觉得毫无乐趣的生活,突然也开始有了盼头。后来她不仅成为了孤儿院的一名专属志愿者,还获得了“最美志愿者”的称号,生活也逐渐步入正轨。

第三,失独老人可以尝试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如果本来就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就一定不要因为过分悲伤而荒废掉,重新拾回爱好,让自己沉浸下去,可以有效减低孤独感,并从中感受到丝丝愉悦。如果之前没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可以尝试一下接触音乐。音乐是一种表达或寄托人们情感的“特殊语言”,音乐能表达语言所表达不出的细腻情感,因此更能打动人们的心灵。失独老人可以尝试着去听听戏曲,学学乐器,不仅能陶冶情操,在学习或者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还能接触到更多的人,让自己不再孤单。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失独老人要敞开自己的心扉,多点向他人倾诉。失去至亲的感觉的确很痛苦,有些老人为了不让自己回忆起失去子女的经历,干脆再也不和别人透露内心的想法,把痛苦都埋藏在心里。痛苦在心中是永远都不会消失的,它只会随着时间慢慢发酵,最后酝酿成严重的心身疾病,等到老人身边的人发现不对劲的时候,老人往往就已经疾病缠身了。因此,及时和别人倾诉自己内心的情绪是十分重要的。对失独老人来说,关爱是他们最需要的礼物。多和身边的人交流,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有可能是最后的救命稻草。此外,有相似命运的人可以搭建一个爱心交流、耐心沟通的平台。失独老人既可以把这儿当作是“哭诉会”,哭出心中压抑多少年的恐惧和自责;也可以视为“支持小组”,卸下心防,大家一起交流走出困境的经验和方法,聊聊如何让晚年更加幸福。有的时候身边的人实在是不知道如何去鼓舞自己,也可以选择向心理专家求助,通过专业的指导去淡化内心深处的孤独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平静。

失独,固然是个很沉重的话题,无论你是失独家庭还是身边有失独老人,都要记住,有些事情我们既然无法避免,那就只能勇敢面对。人生的路还有很长,哪怕是一秒钟,也要活得多姿多彩。就算是至亲的人,也不愿意看到自己在灾难中止步不前,一蹶不振,我们能做的,就是带着他们的期待和对他们的这份思念,好好活下去,活出自己的风采,成就自己的人生。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