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李保田的宰相刘罗锅,老戏骨宰相刘罗锅李保田去哪儿了

时间:2022-11-04 19:23:17阅读:2616
李保田大概是中国观众最熟悉的演员之一了,他从80年代开始拍戏,到如今已经有四十来年的从影生涯了。作为一个有名的老戏骨,他自然给观众们留下过不少经典的人物形象,但论起老观众们最熟悉的人物形象,“刘罗锅”必…
  • 著名演员李保田的儿子,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但一直未踏入影视圈,近几年,李与李保田…

李保田大概是中国观众最熟悉的演员之一了,他从80年代开始拍戏,到如今已经有四十来年的从影生涯了。作为一个有名的老戏骨,他自然给观众们留下过不少经典的人物形象,但论起老观众们最熟悉的人物形象,“刘罗锅”必须算一个。

这个影响了几代人的人物形象同样也开启了一段“清宫类型剧”,也让和珅这个人物形象成为了观众们心目中不可或缺的影视人物。

宰相刘罗锅》成就了和珅,也成就了张国立和李保田,更是成就了很长一段时期的清宫戏的辉煌。之后的《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梦断紫禁城》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宰相刘罗锅》的影响与启发。

在观众们眼中,《宰相刘罗锅》可能是一部不可多得,百看不厌的经典电视剧,那个耳朵会动的“罗锅”形象早已深深刻印在观众们的心中。但李保田本人却对这部电视剧,以及剧中的人物嗤之以鼻。

其实早在拍摄期间李保田和王刚、张国立就闹过一些不愉快,在后来的采访当中李保田也说过,有些演员他不会愿意再合作第二次,无所谓对与错,只是我们对待艺术的理念有着巨大的差异。

李保田不是一个很好合作的演员,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情,他对于艺术的事情特别较真儿,喜欢钻牛角尖,讨厌他的人会觉得他是在“耍大牌”,是“戏霸”,而欣赏他的人则认为他有着古代文人式的风骨,他对待艺术一丝不苟,从不凑合,他对自己负责任,也对观众负责任。

对于李保田来说,自己拍摄影视作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纯粹为了艺术,为了塑造形象,而另一种则是为了吃饭,为了生存。

这其实并不难理解,之所以李保田愿意接下《宰相刘罗锅》这部戏,那是他的工作,他指望这个行当吃饭。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但大部分人其实都在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毕竟人要靠工作养家糊口。但工作不一定就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尤其是碰到你不喜欢的上司,但又对他无可奈何,没办法,一切都是为了生存,为了让家人生活的更好。

在《宰相刘罗锅》的拍摄片场,因为剧本的问题李保田曾和剧组的人员大吵过一架,甚至一度罢演,导致了整个剧组停摆了七天,也可见李保田对于这部戏的态度了。

李保田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拍摄了《宰相刘罗锅》这部戏,这部在他眼中并不成功的戏问题很多,首先从“刘罗锅”这个人物形象看,他本身就是失败的,作为一个正面的角色,他本质上却是一个卑躬屈膝的奴才形象,要知道刘罗锅乃一朝之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个国家的兴旺,这个民族的前途,未来,命运都和自己息息相关,而刘罗锅和和砷等人却把心思都用在了宫廷斗争,或是如何向皇帝谄媚,博得君王一笑的事情上。

用李保田的原话讲:“刘罗锅的故事是民间对一个朝代封建统治者的不满情绪与政治笑话的结合体,但刘罗锅其本质上仍是典型的封建制度的产物,与和珅一样,都是皇权的爪牙”。

在《宰相刘罗锅》当中有过这样一个桥段,刘罗锅捧着卫生纸不断给皇上擦屁股,这在李保田看来简直是荒唐至极,刘罗锅只是相对其他更加无能的朝廷官员显得稍微清醒那么一些,但仍然没有脱离那个时代的局限性。

在李保田看来,他这个角色对于推动社会进步、走向现代文明没有任何现实意义。

这样的作品就失去了它的价值,李保田一直认为,文艺作品必须要承载社会功能,它必须要“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文明进步”,李保田在后来挑选角色和反思作品的时候就是参照了这样一个指标。

在《宰相刘罗锅》之后,李保田也曾拍摄过另一部收视热剧,它和《宰相刘罗锅》一样成为了李保田的标签,人们看到李保田的时候不再喊他“刘罗锅”,而是改成了“喜来乐”。

相比之前的《宰相刘罗锅》,这部作品的立意明显就拔高了许多,它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底层人与权贵势力斗争的内容,至少从精神内核上就比《宰相刘罗锅》更有意义。

李保田最满意的作品有三部,一部是《菊豆》,一部是《警察李“酒瓶”》,还有一部是《丑角爸爸》,这几部作品都有一个类似的特点,它们发人深省,在让人们看过了故事之后也能够引发人们更多的思考。

李保田说过,好的作品要有揭露性、反思性以及批判性。

而我们的古装剧多了对帝王将相,对权贵的谄媚与歌颂,而少了对历史的批判以及对人性的揭露与反思。

李保田把它上升到一个民族的层面上,我们不能对近在眼前的历史磨难、历史弯路视而不见。忘记历史就等同于背叛,我们要从历史当中汲取经验。不反思历史的丑恶,就会迎来新的丑恶。

所以我们看到李保田在《鸦片战争演义》当中和导演吵架的场面。他就是一个认真的人,在他眼中历史不能太多戏说,该沉重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将它娱乐化。尤其是荧幕当中的和珅形象,明明是一个给老百姓带来太多苦难的“大恶人”,可影视作品却对他塑造的暧昧化。这是李保田不能接受的。

李保田作为一个演员,一个艺术家,他身上有着一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让他将传播正确价值观,传播正能量视为己任。

如今李保田的戏不多了,更多时候他喜欢一个人在家画画,他活了一辈子,没想把自己活成什么人生导师,或是什么榜样,但他立志要做一个敢说实话的人。哪怕《宰相刘罗锅》成就了自己,他也要往这部不合格的作品上面踩上一脚。

电视剧李保田的宰相刘罗锅,老戏骨宰相刘罗锅李保田去哪儿了

李保田:不思进取的演员不会合作《宰相刘罗锅》后与张国立无合作,为什么?

说起李保田,大家都会想到他当初在《宰相刘罗锅》中那自然真实的演技,而在现实中,很多媒体记者也评价李保田“戏好人清高”,只要是有李保田参演的作品,必然是精品,他塑造的每个角色都很有看头。

但艺术家也有较真的时候,李保田曾和张国立合作过《宰相刘罗锅》,李保田在剧中的“刘罗锅”刚正不阿,幽默风趣的形象深入人心,而张国立饰演的是乾隆皇帝。后来,在拍摄《铁齿铜牙纪晓岚》时本来也有李保田的角色,但李保田拒绝出演。并表示:某些演员不思进取,我是不会再合作的。

究竟这两个人有什么“矛盾”呢?其实当年的电视剧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张国立,王刚,张铁林他们三个人是著名“铁三角”,这三个人的人设也是在各大影视剧中换汤不换药,和坤纪晓岚和皇帝这三个人就是通过这样的喜剧气氛给大家带来欢乐。

但是长久下去,这样的戏路发展未免太过狭隘,而李保田老师的作品每次挑战的尺度都很大,每次都给观众带来惊喜,比如后来《神医喜来乐》中的民间郎中“喜来乐”。所以李保田更希望突破自己,而不是一直重复出演自己演过的角色。

李保田是一位严重被低估了的演员,在演电视剧前,李保田曾是“电影咖”,在1987年就凭借出演电影《人鬼情》获得金鸡奖最佳男配,各种百花奖影帝,飞天奖,而且是在那个年代拿的奖,含金量比现在高多了。

相比现在,影视剧注水是常态,一个有自己的追求和原则的演员是难得的,而李保田老师也很少再出来接戏了,李保田的儿子李彧还活跃在影视圈,1994年,李彧参加了李保田母校中戏的考试,三试时被刷了下来,但是李保田没给他找关系。2000年,他再次努力,最终成功考入中戏。

我们希望未来的影视圈,像李保田这样有追求有演技有原则的演员越来越多,不要再消耗观众的信任。

电视剧李保田的宰相刘罗锅,老戏骨宰相刘罗锅李保田去哪儿了

李保田:因“刘罗锅”爆火,一身正气惨遭“封杀”,如今怎么样了?

要说娱乐圈最“嚣张”的老戏骨,莫过于李保田。

他对演戏挑剔得厉害,稍有不满意就发脾气,业内人都管他叫“戏霸”。

李保田的敬业是出了名的。

作为国家一级演员的他,从不接广告不上综艺,连公开活动也很少见到他。他一直在琢磨演技,把自己奉献给演戏。

李保田那么火,现在荧幕上却很少看到他的身影,他到底去哪了?

李保田的成名路

1946出生在江苏徐州的李保田,小时候是个不折不扣的“坏蛋”。

李保田调皮捣蛋,经常扎邻居车胎,认死理,不服输,经常和身边孩子们打架。

他也不爱学习,成绩差,但唯独喜欢看戏,于是李保田萌生了当演员的想法。

面对父亲的辱骂指责,他在日记里写道:

“爸爸,你不要瞧不起我,等我将来成了大演员,我要爸爸接成了大演员的李保田回家。”

13岁那年,他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跑了几年龙套以后,李保田进入文工团做了演员。

1978年,得知中戏招生的他决定报考。

没什么基础的李保田恶补文化,每天跑到图书馆读很多书,快关门了才回去,吃了不少苦头。

后来他成功考进中戏,那年他32岁。

1983年,中戏毕业当老师没多久的李保田迎来荧屏处女作《闯江湖》,饰演丑角艺人张乐天。

之后他接连在《流浪汉与天鹅》、《人鬼情》等电影里扮演配角。

后夺得88年的金鸡最佳男配角奖,一举出名。

1990~1995这几年,李保田出演多部电影电视剧,获得多项大奖,跻身影帝级别。

1996年,李保田与张国立、王刚合作出演电视剧《宰相刘罗锅》。

电视剧爆火,李保田也跟着大火。加上之后出演的《神医喜来乐》,李保田成了家喻户晓的老戏骨级别的演员。

风骨正气,对演戏纯粹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大火以后,张国立变身“皇帝专业户”,王刚成了“和珅专业户”。

但李保田没有成为“宰相专业户”,只因他不想重复角色,为观众考虑。

采访中李保田直言:

“老演一个角色小心观众反胃,塑造一个成功的角色并不容易,但破坏却很容易。”

李保田不仅对角色有深刻感悟,对拍戏也十分认真。

电视剧《跃龙门》,李保田饰演主角张伯行。拍摄期间,有场用到棉坎肩的戏。

按照业内规矩,只需在普通坎肩周围加点毛边儿就行。可李保田不乐意,他认为拍戏马虎不得,要讲究真实。李保田说:

“既然是写实,就要尊重事实。如果怕花钱,就从我的片酬里扣!”

无奈,剧组只能连夜赶制一批新的棉坎肩。

之后李保田做事严谨、精益求精的风格就传开了,全剧组也被他带的做事无比认真。

中国这么多演员,比李保田老师还正气纯粹的,真没几个。

“耍大牌”,被封杀

李保田老师在业内是出了名的正直,从不接烂片,也不收礼,更不马马虎虎。

因此落了个“戏霸”的称号,有人把他在拍戏过程的严格要求和行为当成是“耍大牌”。

2004年,电视剧《钦差大臣》上映前夕,李保田做了件惊动娱乐圈的大事:他一纸诉状把时代影视公司告上了法庭。

究其原因,是公司把原定30集的电视剧乱加细节扩成了33集。

李保田觉得这种“注水”行为侮辱了演艺,对不起观众。虽然能多拿钱,但李保田过不了自己那道关。

历经几个月,官司打赢了,李保田获赔一大笔钱。

但这种行为触碰到了影视行业的整体利益。

多家影视公司联合起来把李保田拉进演员黑名单,啥戏都不找他,彻彻底底地“封杀”李保田。

对于自己的遭遇,李保田表示哭笑不得:

“因为我较真就排挤我?”

李保田无戏可拍,退出大众视线,逐渐消失在荧幕前。

即便没几部戏接,赚不了钱,李老师也坚持原则,不上活动。

坚持原则,说一不二

2016年11月,李保田接到个邀请他参加读书节目的电话。

来电的是节目组的年轻工作人员,没说具体节目名称,只是一直在强调“董卿”和“CCTV”。

节目组看起来十分有诚意,还附带发了节目图文介绍。

李保田老师听完之后,笑了笑:

“你们这个节目我不太感兴趣,也配不上,因为我没读过几年书”

后来《朗读者》节目获得很大成功,节目组又打来电话邀请李保田老师。

李老师态度自然没变,不合作,不接活动。

身边人不明白李保田的做法,他们觉得这种光荣的事情应该去参加。李保田回答:

“谁叫你理喻了?不理解,你活该”

2019年李保田又收到一个念书节目的邀请,这个节目在做鲁迅的书籍内容。当时李保田正在重温鲁迅著作,正读到高潮部分,让他来讲完全是绰绰有余。

可李保田不愿意接,他不想违背自己的态度。李保田说:

“重读鲁迅是可以的,但上节目不行。节目让我读别的,我偏不,我只读《狂人日记》”

李保田老师是个十分坚持原则的人,始终说一不二。

如今的李保田怎么样?

退出娱乐圈的李保田没有在家养老,而是去中戏做了教授。他继续培养一代又一代演艺新人,用自己的努力影响后辈,培养人才。

今年李老先生已经74岁高龄了。他个子不高,身材瘦弱,满头白发,很憔悴的样子。

李保田有自己的爱好——画画。他的功底很好,画画的很棒,一有时间就会去画。

但他的画不卖也不展览,画画只是爱好。能把爱好做到专业,是一种本事。

李老师正好有这个本事。

李保田演戏一生,很少抽出时间陪家人。

如今妻美儿优,生活惬意,他能和家人享受美好时光。

李保田有一个孙子一个孙女。他会自己在家画画画儿,陪陪两个孩子。他说:

“我自己很喜欢带娃,媳妇想带我还不让给她”

写在最后

李保田老先生为戏一生。从少年逐梦到老年隐退,李保田始终保持着对演戏的纯粹。

身为真正艺术家的他坚持原则,不沾名利,演戏纯粹,只为保证观众好的视觉享受。

如今的李保田,已到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希望李老师身体健康!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