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泽回忆戴笠家法陆桥山该判死刑吴敬中余则成怎样逃过此劫

时间:2022-11-03 22:10:58阅读:2915
电视剧《潜伏》中的很多人都能找到历史原型,很多故事也都真实发生过,戴笠、郑介民、毛人凤都以真实面目出现,军统(保密局)天津站站长吴敬(景)中,当然也确有其人,就连戴笠到天津查贪污、查纳妾的事情,也多次…

电视剧《潜伏》中的很多人都能找到历史原型,很多故事也都真实发生过,戴笠、郑介民、毛人凤都以真实面目出现,军统(保密局)天津站站长吴敬(景)中,当然也确有其人,就连戴笠到天津查贪污、查纳妾的事情,也多次出现在原军统特务的回忆录中。

保密局留在天津的潜伏电台台长舒季衡写的《军统局在天津的特务活动》《戴笠三次到天津的活动情况》,都记载了戴笠的天津之行,吴敬中被吓得坐立不安心惊肉跳,看来还真有一点历史依据。我们结合康泽的回忆录,就会发现吴敬中胆战心惊并非杞人忧天:按照康泽戴笠郑介民等人制定的家法,陆桥山该判死刑,吴敬中余则也难逃此劫。

让吴敬中畏之如虎的军统(保密局)家法有多严酷,咱们还得从复兴社成立之初说起。

读者诸君都知道,戴笠一直没当上军统局局长,铨叙军衔也仅仅是个少将,他挂的那两颗将星属于“职务军衔”。即使他仅仅是个上校,只要当了军统局副局长,就可以挂中将军衔,“正局长”则可能挂三颗星:军统局局长一直由老蒋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兼任,郑介民的三任“前辈”,分别是中将加上将衔贺耀祖、中将加上将衔钱大钧、陆军二级上将林蔚。

郑介民原本跟唐纵、毛人凤一样,都是戴笠的副手,可是戴笠一死,郑介民和毛人凤就先后成了名正言顺的正局长,如果戴笠知道这件事,是会被气得睁开眼睛的。

郑介民能当正局长而戴笠不能,这还得从军统的创始说起:郑介民是军统(初始为复兴社特务处)“九巨头”之一,而戴笠只能算“候补巨头”。

“九巨头”和“候补巨头”是后来的说法。据康泽(《特赦1959》中多次出现,被俘前是“第十五绥靖区”中将司令官)回忆,在1932年复兴社成立之初,他们的正式称呼是“中央九干事”、“候补三干事”:贺衷寒、酆悌、滕杰、周复、康泽、桂永清、潘佑强、郑介民、邱开基是九干事,侯志明、赵范生、戴笠是候补干事。据说这九干事和三候补干事是选出来的,他们的社长是不需要选举产生的——那是老蒋的专属位置。

“复兴社”成立后,周复当了组织处处长、康泽当了宣传处处长、桂永清当了训练处处长,最重要的特务处处长该让谁当,就成了难题,康泽在回忆录《复兴社缘起》中这样写道:“蒋在他的陵园别墅召集原来那十来个人开会,开会之前,他叫我和桂永清到里面的房间去,对我说:‘特务处的职务很重要,现在还没有适当的人,他们对我说你很相宜,你担任这个职务怎么样?’我事前一点不知道,没有思想准备,感到很突然,因此我答复:‘不相宜,性情不相宜!’(本文回忆录均出自康泽回忆录,下同)”

黄埔三期生康泽不愿意当特务处长,于是这个职务就落到了黄埔六期的戴笠身上,老蒋用商量的口气宣布了自己的决定:“特务长就是戴笠好了,郑介民去做副处长,怎么样?”

据康泽回忆,戴笠当副处长,大家都不满意,特别是黄埔二期的郑介民更是不服,很长时间都不安其位,在1932到1938年间,多次向康泽诉苦,想换个工作。

老蒋让戴笠当了特务处长,这个特务处,就是后来军统的前身(康泽的“别动总队”自成系统,跟特务处无关),复兴社的规矩,也成了军统的家法:“一、不得违抗命令,二、不得有小组织,三、不得泄露秘密,四、不得倾陷同志,违犯以上四条者,处以极刑(死刑);五、不得贪赃纳贿,六、不得狂嫖滥赌,七、不得纳妾,违犯以上三条之一者,处以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

除了对自己和极少数几个心腹网开一面,戴笠掌管的军统一直严格执行复兴社留下来的“家法”,这也是吴敬中和余则成胆战心惊的原因:如果戴笠较真儿,他们俩都得被判刑,而后来犯事儿的陆桥山,吴敬中是有权将其直接枪毙的。

陆桥山犯的是“家法”第三条:泄露秘密。

情报处处长陆桥山跟行动队队长李涯争权夺利,把属于军统(保密局)的秘密泄露给了军方稽查队,这件事的性质很严重,所以吴敬中才咬牙切齿地发狠:“以我现在的脾气,我就地正法了他,郑介民能奈我何?”

如果吴敬中真以泄密罪对陆桥山执行家法,郑介民还真无可奈何,因为制定“泄密者死”家法的时候,郑介民也参与了,虽然他已经当了军统(保密局)正局长,也不敢公开为陆桥山鸣不平——吴敬中背后也有人:他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有个叫蒋建丰的同班同学,那同学俨然已经成了常凯申的接班人,就像曹操的儿子曹丕一样,虽然只是五官中郎将,但却是“丞相副贰”,算是本集团二把手。

吴敬中有小蒋罩着,当然敢对陆桥山下死手,但是他也不敢肆无忌惮,因为戴笠要拿掉他的乌纱帽并把他扔到岛上去砍甘蔗,那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读者诸君都知道,吴敬中早就把“凝聚意志,保卫领袖”那八个字研究透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吴敬中看破世情,知道凯申集团已经穷途末路,什么都是假的,只有真金白银玉座金佛斯蒂庞克才是真的,于是他施展空空妙手,不但从铁杆汉奸穆连成身上割肉,还在陆桥山李涯的争斗中捞了一辆斯蒂庞克轿车,那轿车被余则成通过江湖中人龙二卖了七根金条两沓美钞。

吴敬中吃肉,余则成喝汤,除了在吴敬中那里分肥,余则成还从李涯手里接过了可以换一头牛的碧玉手镯。

按照军统(保密局)家法,吴敬中应该判无期,余则成也得吃几年牢饭,所以当戴笠阐明自己天津之行目的的时候,吴敬中眼皮乱跳,余则成的表情也很凝重。

其中利害,吴敬中十分清楚:“戴笠来了,既要治理贪污,又要处治纳妾。贪污,我是首当其冲的大贪;纳妾的事儿虽然我没有,但我力劝余则成娶晚秋为二房的事,现在显得多么不合时宜,这就是鼓动下属纳妾。余则成是这两件事的直接执行者,我要堵住余则成的嘴——戴笠可是翻脸不认人的!”

吴敬中跟随戴笠多年,跟沈醉一样,都是戴笠家宴上的常客,自然知道戴笠曾经差点把丢了电台的沈醉投进监狱,后来因为人手紧缺,才让沈醉手下一个科长去坐牢,这就是割发代首的意思。

吴敬中并不如沈醉受宠,如果他被戴笠抓住大错,那牢饭只能自己去吃。

其实不用吴敬中去封,余则成也会管好自己的嘴巴:玉座金佛和斯蒂庞克的事情可以推脱说是吴敬中指使,他给吴敬中的见面礼是一颗硕大的宋朝夜明珠,这宝贝从何而来,他却说不清楚。

此时的余则成和吴敬中,已经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不管谁被抓进去,另一个人都跑不了。

官场职场生有“关系四大铁”,吴敬中和余则成占了两个半,如果他们联手度过难关,感情就会进一步加深,不管是陆桥山还是马奎、李涯,都休想动余则成分毫。

戴笠一向以精明自诩,他万万不会想到,自己手下的“吴老师”和“得意弟子”余则成,真联起手来挖他的墙角。

余则成跟“戴校长”密谈之后,吴敬中听到了让他心花怒放的一句问话:“敬中啊,晚上我们吃什么?”

戴笠这句问话,在吴敬中听来,可是比金条磕碰、斯蒂庞克鸣喇叭还动听,比成沓的美钞和夜明珠还好看:师徒过险关,漫天阴云散。

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诸君都知道,即使吴敬中事情败露,戴笠也不会真抓他——戴笠只是个少将副局长,太子建丰的面子他不能不给。

吴敬中后来临阵脱逃,毛人凤已经为他准备好了砍甘蔗的镰刀,蒋同学一个电话,事情也只能不了了之。

心狠手辣的戴笠尚且被吴敬中忽悠得五迷三道,笑面虎毛人凤当然也无可奈何。吴敬中之所以敢大贪特贪,除了老谋深算看破世情,还因为他有强大的靠山。

吴敬中在军统(保密局)将校中,并不是最贪的,他的朋友沈醉,每年的“收益”超过他十倍,沈醉呆在戴笠身边尚且安然无恙,吴敬中又有啥好担心的?

军统(保密局)有太多的沈醉和吴敬中,所以余则成才能有惊无险——读者诸君试想一下:以吴敬中的精明,又怎会不知道余则成的真实身份?余则成至少有五次濒临暴露,都被吴敬中不动声色化解,吴敬中明里暗里保护余则成,是注重师徒情谊,还是看玉座金佛和斯蒂庞克的面子?

在笔者看来,吴敬中保护余则成的原因不仅如此,他还有更深层的考量,睿智的读者诸君,用历史的眼光研判,肯定能发现吴敬中这样做的真实原因……

康泽回忆戴笠家法陆桥山该判死刑吴敬中余则成怎样逃过此劫

吴敬中在《潜伏》有哪些看破不说破的事情?

在《潜伏》中,余则成并不是最亮眼的一个,包括李涯谢若林陆桥山在内的反派人物,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军统天津站站长吴敬中,从老谋深算到插科打诨,在他冷幽默的妙语背后,好像还深藏着一个老特工的悲哀。看吴敬中所做的七件事,我们不禁产生一些疑惑:难道这就是看破不说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如果把吴敬中比作军统青浦特训班的教官,那么戴老板就是班主任,余则成跟这二位有师生之谊,所以马奎陆桥山都只能甘拜下风——马奎死磕,结果把自己磕死了;陆桥山比较聪明,他选择跟余则成结盟。


至于一根筋李涯,虽然掌握了余则成的实质性证据,但是吴敬中装聋作哑,他也无可奈何。而吴敬中的表现,也确实耐人寻味——他的表现,不像一个经验老到心狠手辣的高级特工,倒像是一个看破红尘明哲保身的痴聋家翁。

言归正传,咱们还是来看看吴敬中在七件事中的作法和妙语,请读者诸君分析一下吴敬中言行背后的深意。

第一件:左蓝牺牲,吴敬中表现得比余则成还沉痛。


左蓝牺牲之后,余则成的表现很反常——他居然表示不去进行最后的告别,并且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倒是吴敬中表现得比余则成还沉痛,整个过程中面沉似水,似乎也在为左蓝惋惜。

事实上吴敬中早就掌握了余则成跟左蓝的关系,而且还进行过试探。左蓝就是在吴敬中试探行动之后牺牲的。以吴敬中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了解,再加上数十年刀尖上起舞的经验,余则成的反常,落到吴敬中眼里,那就是大问题。

但是吴敬中看破不说破,他之所以提醒余则成“没有人情的政治是短命的”,就是不想让自己这个学生变得像其他特工一样冷血——不讲亲情的人,不可重用,特工也是人,没有人性的特工岂不变成了工具?

第二件:秋掌柜咬舌明志,吴敬中整装肃立。


吴敬中虽然是军统天津站站长,但是看完整部《潜伏》,也没看他手上沾染一滴鲜血。

看来看去,从抓人到审讯,吴敬中是能不参与就不参与,他只对抓贪官感兴趣——那是典型的黑吃黑。

秋掌柜被抓获,吴敬中参与了最后的审讯,结果他看到了令他肃然起敬的一幕:秋掌柜为了保守秘密,也是让余则成放心(当时余则成的身份还很微妙),以咬断舌头来表明自己宁死不屈的坚决。

秋掌柜的决绝,震惊了余则成,吴敬中则用另一种方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缓缓站起,注目肃立,扣上了原本敞开的风纪扣——如果不是有部下在场,如果不是立场不同,吴敬中举手敬礼,也是可能的。

吴敬中整装肃立,既是发自内心,也是一种表态:我的手下吗,咋就没有秋掌柜这样的人物?

第三件:走马换将,对李涯深信不疑。


按照敌中有我我中有敌的特工行情,双方互派卧底,那是必须做的事情,但是走马换将这种事,却很少有人做——换出去的是坚定者,换回来的没准儿已经变节。

吴敬中用坚定的秋掌柜去换佛龛李涯,其实是一种违背军统家法的冒险,万一李涯是派回来的,那他吴敬中就得吃不了兜着走。

但是吴敬中还是换了,如果不换,秋掌柜必死无疑。换回来的李涯,马上成了天津站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行动队队长这个职位,只能交给最可信之人,没经过任何审查的李涯掌控最重要的部门,吴敬中这是在进行一场赌局:你是我派出去的,我就得把你接回来。

在天津站,唯一忠于吴敬中的,可能就是这个李涯——马奎陆桥山都在上面有关系,而且也未尝不想抓住吴敬中的把柄取而代之。

第四件:陆桥山吃里扒外,吴敬中手下留情。


吴敬中给予李涯完全的信任,对吃里扒外的陆桥山,吴敬中也没有赶尽杀绝——余则成的劝说,只是给了他一个台阶,如果吴敬中要杀陆桥山,即使是戴老板复生说情,吴敬中也有办法让陆桥山“越狱被击毙”,那个在现实中和电视剧里都隐藏极深的盛乡,就是这么死的。

吴敬中没有执行家法杀掉陆桥山,其实是给陆桥山身后的人一个面子,同时也说明他根本就不怕陆桥山反噬。

后来发生的事情表明,即使陆桥山脑袋上有钦差大臣的光环,吴敬中要弄死他,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如果不是余则成翠平抢先动手,陆桥山将会身败名裂,死得更惨,因为吴敬中和李涯已经挖好了一个大坑,要把陆桥山埋得十八辈子都爬不起来——不但要搞死,还要搞臭,预备好的一大桶污水,足以让陆桥山成为多方公敌。

即使是打定主意弄死陆桥山,吴敬中也不会亲自动手,余则成亲自审讯李涯留在案发现场的手下并拿到了口供。这口供是套在李涯头上的紧箍咒,也是为他日后甩锅埋下了伏笔:余则成可以作证,陆桥山是李涯杀的。

第五件:对余则成李涯敞开心扉,劝二人认清时局。


吴敬中唱衰,正显示了他的精明:他准确预测了战争结束时间,至于谁胜谁负,更是一目了然,甚至天津北平的最终方式和结局,都在他预料之中。

只可惜吴敬中的警示,被两个下属忽视了。余则成是故意装傻,李涯是一条道走到黑,看到两个亲信的表现,吴敬中嘴角露出了嘲讽的微笑,话也说的很明白,大意就是凯申物流积重难返,调整是不可能的。

第六件:敷衍黄雀计划,明知不可为而不为。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坚持,明知不可为而不为,是智慧。

吴敬中知道凯申物流必将崩盘,所以跟夫人事先找好了退路:你带着家当先走,我找机会也撤。

因为已经打定主意不肯跟破船一起沉没,吴敬中对李涯精心策划的黄雀计划不屑一顾,甚至多次拒绝审阅参与人员名单——直到最后,吴敬中也没看那个名单一眼。

吴敬中没看那个名单,就是最好的自保之道:那帮小黄雀做了什么坏事,我不知道;他们被抓了,也不是我泄露的消息。

不管那一方面评估黄雀计划的功过,都找不到吴敬中的半点责任。黄雀计划出炉的时候,吴敬中应该早就知道余则成的身份了,所以他多次拒绝余则成的主动请缨,但是他不敢保证余则成没有插手,所以他断言:“那个计划没前途!”

有余则成插手,那个计划还能有前途?吴敬中对余则成这样说,其实也是一种暗示和敲打。

第七件:带走余则成,一箭双雕。


吴敬中在最后时刻,带走了余则成,这是典型的一石二鸟一箭双雕。

如果余则成还留在天津并主抓黄雀计划,那么天津解放之后,所有的黄雀就会一只不剩地被和盘托出,而余则成将会换上新军装,在公开场合打他这个军统(已更名为保密局)天津站站长的脸。

吴敬中被打脸还在其次,重要的是失去戴老板之后,吴敬中和他的同事们处境都变得很艰难了。将军们一直把失败归咎于情报不准,余则成这颗炸弹一旦被引爆,那么斯蒂庞克和玉座金佛的事儿,就变成了网兜装小猪——四爪全露。

担心余则成的暴露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吴敬中为何不让他“人间蒸发”?这就是吴敬中一箭双雕的高明之处了:活着的余则成更有用。

余则成已经升任副站长,属于保密局本部直管特工,如果他消失了,吴敬中不可能不受调查,这是一种风险。把余则成留在身边,则是一种风险中的商机,就像吴敬中对余则成说的那样:“这仗也就再打个一年半载了,以后靠生意!”


“以后靠生意”,那么做起生意来,还有比余则成这样身份特殊的操盘手吗?这时候我们不禁想起谢若林对余则成说的一句话:“我巴不得你是(对面的人)呢!”

吴敬中不需要巴不得,以他从教官到站长的资历和能力,要是不知道余则成就是峨眉峰,那也太小瞧老戴的看人眼光和用人之术了——能当站长的,每一个都是人精。

吴敬中带着余则成走了,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却带走了一大批金银,同时也带给了我们无尽思考:吴敬中从老谋深算到插科打诨,这些隽言妙语背后,藏着老特工怎样的悲哀?又是谁促成了吴敬中这种转变?

康泽回忆戴笠家法陆桥山该判死刑吴敬中余则成怎样逃过此劫

电视剧《潜伏》比较烧脑,有什么让人难以理解的情节?

站长吴敬中和余则成是师生也是上下级的关系,同时吴敬中是少将军衔,余则成最初只是少校,后来才晋升中校军衔,可以说余则成距吴敬中无论是资历还是军衔都差距很大,然而他们之间却有几次非同寻常的称呼——兄弟!

一次是戴笠到天津站调查军官贪污纳妾的问题时,站长吴敬中对余则成说:兄弟!我可怎么感谢你?一次是余则成抓到李涯安插在学生中间的特务在用刑,李涯求吴敬中去说情,吴敬中对余则成说:兄弟,这个事儿就这么办了。随后拿走了余则成审讯出来的口供。还有一次是陆桥山作为国防部二厅巡查员回天津时,站长怕陆桥山找他麻烦,同时也暗中给李涯查余则成家的机会,请余则成夫妇吃饭,为了让余则成去探探陆桥山口风,在饭桌上站长和太太一唱一和,最后站长又叫了余则成一句“兄弟”。

其实,还有一次不太明显的,就是在吴敬中的安排下余则成成功抓捕季为民后,吴敬中和余则成在谈论季为民的赃物时,余则成对吴敬中说:两大车赃物可以说蔚为壮观,其中有一件一尺多高的玉座金佛,据说是东晋刘裕的镇宅之宝,我没有登记在册,回来路过你家门口的时候已经交给了嫂夫人。吴敬中随即表示感谢,不久余则成顺利晋衔中校晋升副站长位置。

这几次非同寻常的称呼都是出现在特殊时刻,吴敬中非常害怕戴笠,无奈去求余则成帮自己说好话。李涯为了自身安全无奈去求吴敬中说好话。站长怕陆桥山跟他算旧账,让余则成去跟陆桥山接触。还有就是余则成拿赃物送礼打破常规称“嫂夫人”。

二《潜伏》台词处理得非常艺术

2.1 经典语录——余则成

★有一种胜利,叫做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做占领 。

★效忠党国,首先要效忠长官!

谢若林:反正这绿帽子她是肯定帮我扣上了你说是吧?

余则成:决定权在她手里,别人只是配合。

信任是一种滑稽的好感,我求之却不得之。

余则成:你知道我们战死的时候,坟头上是鲜花还是狗屎? (人生也不过如此。)

余则成:你活过来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其实你面前有一条通往未来的路,值得你活下去,一个小小的余则成,他只是路边的送行者,你看看他,他看看你,就过去了。(对于生活,每个人都是路人。)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