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心大剧院想表达什么,兰心大剧院讲的是什么

时间:2022-11-02 22:25:10阅读:902
走出影院至今,我对整部电影的认知都是混沌的,两个声音在我的脑际互搏,一个是:“娄烨讲了个好故事,但不是部好电影。”另一个则是:“娄烨拍了部好电影,但不是个好故事。”两个声音最终都没能说服我。《兰心大剧…

走出影院至今,我对整部电影的认知都是混沌的,两个声音在我的脑际互搏,一个是:“娄烨讲了个好故事,但不是部好电影。”另一个则是:“娄烨拍了部好电影,但不是个好故事。”两个声音最终都没能说服我。

兰心大剧院》改编自虹影小说《上海之死》和日本作家横光利一的《上海》,主要攫取前者骨架以及后者的结尾。用剧透的话来解读,影片讲述了巩俐饰演的于堇如何获取日军袭击珍珠港情报的故事。类似的故事,前些年柳云龙拍过一部《东风雨》,别人踩过的都是雷区,必然要绕着走。

史载中方当年获取日军偷袭珍珠港情报的渠道有二:一是军统密码破译员池步洲,二是潘汉年情报系统的日籍中共党员中西功。《东风雨》中,得到珍珠港计划情报的尾崎秀实,身份乃潜伏日高层的中共党员,多有中西功的影子。而关于池步洲的故事,也有电视剧《东方战场》等涉猎。

与这些作品的出发点不同的是,《兰心大剧院》改编自两部小说的嫁接,是基于历史的杜撰,而非历史本身。改编后的电影故事有其新鲜的一面,比如巩俐饰演的大明星于堇受命于法国养父,算为二战盟军工作,这是我们以往谍战影视作品没有的新视界。

想当年,美国人并不是没有收到过日本袭击珍珠港的情报,只是因为情报多且纷繁,难辨虚实,傲慢的美方并不认为日本人有这个胆色。二战期间国际政治风云变幻,法方利用中国人在上海搞日本人的情报,于情于理都是立得住的。

故事改编后的文学结构紧致而精巧。于堇的到来,于上海“孤岛”法租界,如浑浊的湖中投入巨石,引发各方猜测。对吃瓜群众来说,不论她是来演新欢的戏还是来救前夫,都有看点;对于汪伪情报人员莫之因和重庆情报人员白云裳来说,则如同猎犬嗅到猎物。如后段剧情所见,前夫不过是双方博弈的棋子和诱饵,同时也是剧情转折与升华的一个机关。戏中戏《礼拜六小说》就像是全剧的强力胶,把人物和故事粘连得牢牢的,并将故事的首尾连成了一个完整的回环。

故事的另一大粘合剂是人物的多重性。除了于堇演戏、救人、谍战和言情多管齐下,几乎每个人物都要身兼数职。书店老板休伯特的真实身份是法方情报人员、索尔的长官,同时还是于堇的养父;莫之因除了汪伪政府的隐藏身份,他的公开身份是话剧《礼拜六小说》的制片人,导演谭呐的好兄弟;白云裳显然也不仅只是特务和于堇粉丝那么简单,她在情感线上的作为,甚至一度盖过了男主谭呐。多重身份以及情感的交织,让片中的人物关系紧密粘连。

影片场景的打造同样非常高效。主场景基本只有两个,一个是法租界的华懋酒店,一个是兰心大剧院。华懋酒店包括门前街景,辐射上海沦陷时期法租界风貌,这也是法、日、汪伪和国军谍战的主战场。兰心大剧院的舞台造景是导演谭呐和于堇当年相识的酒吧,属于一景两吃,用一台排练中的话剧装进于堇过往以及她与导演谭呐的情事。影片采用黑白色调,平行剪辑,且无配乐,影像风格和人物调度都玩得非常高级。

问题首先出现在人物上。作为于堇在片中的“现任”,谭呐是个极其没有存在感和说服力的男主,要不是于堇最后冒生命危险去破除其“棋子”的心魔,赵又廷饰演的谭呐就彻底垮塌了。这位左翼文艺工作者,多年前对领导工人运动的于堇一见倾心,甚至在关键时刻出手相救,但作为左翼文艺战士的他,除了一部反映工人罢工或说旧情的话剧《礼拜六小说》,斗争经验和斗争线路都非常弱鸡,跟战斗力爆表的于堇完全无法匹配。影片只交代了他们相识的起初以及不辞而别,两人之间的情感纽带缺失,缺乏生死相依的铺陈。

片中张颂文饰演的倪泽仁没几场戏,表演却恰到好处。作为棋子或诱饵的他,身份是和日本人勾结发战争财又反被日本人羁押的奸商。曾以秋兰身份领导工人罢工的于堇,除非需要一个国军奸商丈夫来掩盖身份,否则一个爱国者如何委身于一个卖国贼?再要么于堇在倪泽仁通日前就嫁给了他,发现其不堪后离的婚。而这一切影片都不屑交代,留下无法弥合的裂隙。

莫之因和白云裳这对冤家的人设,简单干脆地穿帮了。如剧情所示,莫之因因为垂涎白云裳而自破其汪伪身份,甚至还提出交换情报拿双份工资,然而无意狼狈为奸的白云裳不知为何总与他工作搭档。更要命的是,她似乎从没有履行过重庆方面的工作使命,一门心思追星。从她与于堇聊到其养父的只言片语可知,她对于堇的了解胜过片中任何人,她可以选择为爱奉献,但也需要一个更合理的铺排。而且作为一个职业情报人员,她对莫之因的反抗一如弱女子,与于堇的战斗值天差地别。

核心人物于堇看似完整丰满,问题恰恰出在她太完美。于堇在片中一口气奉献了爱情、亲情、友情、粉丝情和前夫情,除了前夫情是假的,仅把倪泽仁当棋子,其它多有真情流露。其中最没说服力的是她与导演谭呐的爱情,交代不足只是一方面,结尾的设计完全是反爱情的。表面上她冒死去找谭呐,以示自己对谭呐的真情,这种行为无异于傻女孩为证明自己爱着对方,勇敢用跳楼自杀示爱。要不是于堇单方面想带谭呐一起远走高飞,要不是最后那个死亡约会,谭呐并没有危险,而安全离开的她完全有机会再续前缘。于堇最后非理性的行动,终究是“为赋爱情强说情”了。加上她对索尔最后的叮嘱,对白云裳尸体最后的怜悯和养父休伯特的长信,让这一人物过求完美和高大全。

从结构上看,《兰心大剧院》的文学性极强,设计非常用心,和娄烨高级的影像语言交相辉映,可惜这种叙事和剪辑技巧让普罗观众云里雾里,很难跟上导演的步调,结果还是牺牲电影自身的传导和表达。加上人物的打磨或嫌不足或矫枉过正,终究让我等对娄烨充满期许的观众想说:爱你不容易。

(曾念群)

兰心大剧院想表达什么,兰心大剧院讲的是什么

《兰心大剧院》怎么样?

这个得看你从什么角度去看这部电影了,如果单纯从视觉上来看,《兰心大剧院》确实算不上好看。但是从剧中的寓意和导演表达的东西来看,这部剧还是挺值得称道的。

《兰心大剧院》之所以评价两极分化严重,和观众的个人观感有很大关系。

一、很多人都觉得不好看

电影是黑白的,这就让很多人接受不了。我们早已习惯了彩色大荧幕,这黑白灰的颜色实在让人看着别扭。就单凭这一点,很多人就没有兴趣看了,这完全不符合我们现在的审美习惯嘛。

再说其他,这部电影和我们认识中的谍战紧张气氛也不符合,没有紧凑的故事情节,也没有精彩的对立场面,甚至整部电影中都没有我们一贯思维中那种美艳的特工、心思缜密的表现。

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不够痛苦,不符合现代年轻人畅快淋漓的审美。很多人看了没几分钟就看不下去了,根本没有心思去琢磨这部电影到底有什么深层的意义。

二、从深层的角度来看,《兰心大剧院》还是挺深刻的

《兰心大剧院》和传统的谍战剧不一样,它着重表现的是角色的内心世界。

其实这就是文艺片和商业片的区别,商业片总是要迎合观众的喜好,而这种文艺的电影导演比较任性,总想在影片中表述点什么,至于观众爱不爱看他们反倒不是太在意。

娄烨导演的作品一向都是如此,情感要比现实的戏份重得多。他擅长描写主角的内心活动,通过心理活动来表现一个人的选择对现实的影响。

在娄烨电影里,现实背景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主角身上自带的情感欲望,人性的复杂被他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你将自己代入到人物当中,和人物有了情感的共鸣,那么你就会觉得这部电影还是挺有看头的。通过这部电影可以了解到一个人最内心的东西,让自己重新审视自己。

《兰心大剧院》在网络上的评价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喜欢的人觉得特别好看,而不喜欢的人一分钟也看不下去。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这其实没什么奇怪的。各花入各眼,觉得好看就去看,不好看就不看。

不过这种文艺性质比较浓重的电影其实也是有好处的,多看看可以多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让自己更加清醒。

兰心大剧院想表达什么,兰心大剧院讲的是什么

《兰心大剧院》 撤档原因是什么?

兰心大剧院撤档的原因官方并没有详细的解释,但是影片撤档、换挡无非是几种原因,要么是影片制作,或者是题材的原因。

12月7日10时许,@电影兰心大剧院官微 发文称,“各位关心《兰心大剧院》的影迷朋友,我们决定对原定12月7日上映的《兰心大剧院》档期做出调整,具体时间择日公布,我们为此致以诚挚的歉意。初心不变,相遇可期。

影片评价

该片选取了看似讨喜的商业类型片外壳,却引发了评论的两极分化。正面评价认为,影片不仅延续了娄烨作品一贯的主题和风格,而且将作者性很好地融入了类型片的叙事之中。负面则评价认为,影片丢掉了娄烨一贯的优点,人物形象生硬扁平,缺乏情感动力的支撑,人物关系复杂但过于概念化,细节交代模糊不清。

《兰心大剧院》体现出娄烨试图向主流电影靠拢的努力,然而受以往文艺片创作“惯习”的牵制,陷入了主题与叙事、艺术表达与商业诉求相分裂的尴尬境地,折射出第六代导演的转型之困(光明网评)。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