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百何是谁媳妇,杨子姗陈晓吻戏

时间:2022-10-31 03:16:35阅读:563
3月还没过完,剧集市场已经出现两部以都市婚姻为主题的电视剧——白百何的《我们的婚姻》和杨子姗的《婚姻的两种猜想》。看下剧情简介,都是熟悉的元素叠加,奔着戳爆观众的心理防线而来:家庭和职场的冲突,都市打…
  • 白百何,本名白雪,1984年3月1日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中国内地女演员,2006…

3月还没过完,剧集市场已经出现两部以都市婚姻为主题的电视剧——

白百何的《我们的婚姻》和杨子姗的《婚姻的两种猜想》。

看下剧情简介,都是熟悉的元素叠加,奔着戳爆观众的心理防线而来:

家庭和职场的冲突,都市打工人的困境,单身女性的进退维谷,全职主妇的逆袭,婚姻里的抉择……

还没开分,已经有观众吐槽上了

更让人眼熟的,还有同一个模板出来的“大女主金句输出”和“短视频高光时刻”。

一言以蔽之,四个大字:

人间清醒。

就说《我们的婚姻》,微博两个词条:

一个是“蒋欣职场语录好清醒”,就差把“快来看我们的精美金句”写在热搜上。

另一个,“白百何说一个女人首先得是她自己”,直接把台词做成了话题。

纵观近年都市剧,这种拿价值观往脸上砸的热搜体台词,实在不少见。

靠几十秒的短视频、两三句不需要联系上下文的台词火爆出圈的营销手段,也在一遍又一遍上演。

只要台词拼接在一起,就是一副“让人感觉很有道理”的样子。

哪怕是龙套的台词,只要一拼,都感觉是金句/日剧《无法相恋的两人

现在业内对类似营销迷信到什么地步?

一位编剧在豆瓣上如是说道:

2022年了,都市剧还在故技重施:

女主去面试,面试官就单身、性别、年龄等频频发难,女主说出掷地有声的金句,然后转身走人,留下尴尬的面试官和直呼“过瘾”的观众。

这是国产剧的“高光时刻”?还是令人上头的土味小视频?

它们之间,似乎只差一句“记得双击,么么哒”。

从几年前开始,大女主发言就曾靠拼接长图出圈。

短视频时代来临后,图文式的台词拼接迅速落寞,取而代之的是影视剧的高光片段。

电视剧的观众成了软件的用户,一睁眼就要迎接海量的内容。

据说,决定能否留住用户的,是视频的前三秒,所以有了我们熟悉的以“这个男人叫小帅,他一觉醒来,发现……”为开头的剧情解说。

算下来,整个《哈利·波特》系列只需不到40分钟就能看完

三分钟看完《肖申克的救赎》,六分钟看完《指环王》三部曲……

“冗余”剧情被高度浓缩,只剩高潮和转折的堆叠。

短平快的传播方式,拉高了观众们追剧的“阈值”,也让创作者焦虑到内卷,将本该用在创作上的注意力,转移到短视频和微博热搜上。

最早在短视频和微博热搜上发力的是生活题材的电视剧。而他们出圈的方式,和早期的“震惊体”颇为类似——

找最激化的矛盾,卖最糟心的焦虑。

小舍得》,是教育焦虑。

蒋欣饰演的田雨岚,被称为“行走的焦虑制造机”。

剧中的几个家庭,为了孩子的小升初焦虑不已。

开头就是家庭聚会“鸡娃之我会背圆周率”和“自由成长之我是小主持人”之间的捉对厮杀。

教育焦虑还不算,“阶层”焦虑也要带一带:

编剧安排家政阿姨的孩子,和主角的孩子同班,不光成绩比后者好,还一度被后者孤立。

同时,又因为父母不想冒犯主角一家,在两人闹矛盾时受尽委屈。

电视剧需要制造矛盾,可以理解,但无视逻辑、让人物强行“集中”,只会让人觉得刻意。

也有从事教师行业的观众,因为爆火的“老师出试题时夹带私货”片段,在评论区鸣不平。

一个“又”字真是说不尽的辛酸

学校与培训机构、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孩子、孩子与孩子……

教育中每种可能出现矛盾的组合,都物尽其用,一个小升初,拍得硝烟四起。

三十而已》里,是成功焦虑、年龄焦虑。

顾佳住进了黄浦江边的大平层,仍要被顶层阔太鄙视,一张爱马仕包合影,引发全网讨论。

当时诞生了经典标题“顾佳的爱马仕只是二流奢侈品”。

无论评价如何,这些话题营销确实做起来了,或许也正因如此,不少人都受到了“启发”:

剧集整体口碑暂且放放,我们只要有爆火的片段、台词出圈,不就好啦?

慢慢地,许多国产剧悄悄变味儿了:

不是为了宣传电视剧而截取了一些剧情,倒更像是为了拍出那些用以营销的爆款剧情,而产出一部电视剧。

短视频要走红,一字以蔽之:

爽。

怼人、扇巴掌,是“爽起来”的代表性画面:

《我们的婚姻》数据最好的短视频,是沈慧星一段对“社会规则下的好女人”的诘问:

“我为什么非要在沉迷打游戏的男的和出轨的男的里选一个啊,哪个都不选。”

“现在社会对女人要求越来越高,恨不得你刚生完孩子就练出马甲线,能独立、熟练地带孩子,同时完成自我提升……”

这段台词好吗?

好,条理清晰,掷地有声,喜提120多万点赞和8万评论,绝对算得上“引发共鸣”和“出圈”了。

但是,观众真的倦了:

不到最后一刻,我都不能确定你是大女主。

说不定,你掉头就复婚了。

毕竟,女主原本曾是大女主:

顶尖大学毕业生,性格好胜,充满抱负,理想远大。

然后忽然又不是大女主:

在毕业后,一天班都没上过,选择了当全职主妇、全职妈妈,一当就是六年。

目前,说这段台词时,暂时又是大女主,不过保不准什么时候又不是了。

大女主,不再是一个完整、丰满的形象,而是一个个与剧情割裂的、独立的点,跳出了人设的合理性、故事的逻辑线。

没有了高光人物,只有短暂的高光“时刻”。

大女主行为来得快,去得也快,只有“大女主金句”是永恒的。

首先要说明:观众们厌倦的,不是所有的“大女主发言”。

2020年的黑马剧《司藤》播完时,那句“生如长河,渡船千艘,唯有自渡,方是真渡”的台词,成了不少女孩心中的座右铭。

《司藤》中,女主本身就是谁都不倚靠的精怪,剧情里也是货真价实的“女王做派”。

而这段“大女主发言”,不过是在她历经万般磨难后的自然流露、有感而发。

不突兀,不是“一拍脑袋”,不是为了发言而发言,之后她的选择,也完全遵从了这段自白所体现出的想法。

被剧情打动的观众,也自然而然带入了她的心境,认可了这段发言。

山海情》里热依扎饰演的水花,没有离开包办婚姻,没有反抗愚昧的父亲,没有“鸡娃”,没有出轨的老公。

她从一个流着眼泪、被迫出嫁的女孩,长成了凭借一己之力,改变整个家庭命运的女人。

水花没读过太多书,没有说出过什么金句,可看过她的观众,没有谁不被她朴实甚至略带土气的台词感动。

论语》里说与人相处,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这句话放在“金句频出”的大女主们身上,再合适不过:

真正的大女主,剧情本应重于台词。

就像真实生活中的许多女性,没说过什么惊天动地的金句,做的却都是大女主的事情。

可惜,现在很多所谓的“大女主发言”,似乎纯粹是为了热搜和爆款视频打造出来的。

的确,在短视频里放高光片段,没有前因后果,不需考虑逻辑,“爽”就够了。

但影视故事的创作,本应是草蛇灰线、逻辑自洽的。

如果只是为了植入“大女主发言”而植入,不考虑剧情的合理性,那么观众必然会产生类似“你这发言了半天,到底是在干啥”的困惑。

以《三十而已》为例。

剧中三个女主角,前半部个个豪言壮语,越到后面越让人看不懂。

钟晓芹,普通白领、平凡妻子,老公的冷暴力让她不堪忍受。

老公确实对婚姻漫不经心到恶劣,还振振有词“婚姻就是避风港”,钟晓芹扔下“都想避风谁当港”的豪言壮语,与他分居。

她卖了影视版权,开启人生第二春,简直容光焕发,人人都开始期待都市女作家的崭新人生。

这时,她的台词又变成了什么呢?

“是谁说三十岁以后的女人不值钱?这瓶面霜非常贵,它可以让女人跑赢时间。”

编剧对独立女性的理解,似乎是“物化女性的消费主义代言人”。

至于冷暴力的老公,竟然还在分居后,展现出了不少优点。原来,之前他的冷暴力,只是钟晓芹“不会欣赏”。

最终,钟晓芹不光选择原谅他,还拿出一百万给婆婆买房,因为“我想给陈屿(老公)做点事”。

这剧情甚至赶不上短视频:“智者不入爱河,怨种重蹈覆辙”,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另一个女主角顾佳,更是不少人的意难平。

高薪高学历有能力,却持续为出轨的老公奉献一切,急得观众直喊:“你能不能离婚和你俩闺蜜出去开茶厂?”

等到最后,她全剧中最高光、最出圈的时刻,还是作为妻子,识别和击退了“小三”。

国产剧在输出大女主金句的同时,缺乏真正的大女主剧情。

而这种“割裂感”,或许也正是观众们所厌倦的:

别装了,烦了。

观众并不是不允许剧中出现有态度的台词,但批量生产的“金句”,没有足够的剧情支撑,只能让人看到满满的“讨巧”,引发“又是这套”的逆反。

没有大女主行为的“大女主台词”,最终,恐怕只会落得个“如七宝楼台,炫人眼目,破拆下来,不成片段”的尴尬境地。

现在“三分钟热度”都算长的了,总有一天,热搜会降下,短视频会被淹没在潮水中。

真正能留下来的,或许只有那些经过打磨的、合乎逻辑的台词,它们被镶嵌在代表着创作者独特意志的故事里,是精妙又不可分割的整体。

作家木心曾说:“惊世骇俗,就是在媚俗。”

少些哗众取宠的讨巧,多些真正来自生活的感悟与真诚,或许比热搜与金句来得更牢靠。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