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兆伦演技怎么样,温兆伦的3个经典角色

时间:2022-10-01 22:45:29阅读:2506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是港剧在内地流行的年代,《义不容情》《我本善良》等剧集成为当时红极一时的作品。即便过去几十年,这些作品依旧是经典中的经典,这些剧集在当年也成就了一批青年演员。1989年播出的港…
  • 温兆伦,1964年11月18日生于中国香港,祖籍广东省中山市。香港影视男演员、歌手。温兆…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是港剧在内地流行的年代,《义不容情》《我本善良》等剧集成为当时红极一时的作品。即便过去几十年,这些作品依旧是经典中的经典,这些剧集在当年也成就了一批青年演员。

1989年播出的港剧《义不容情》中,温兆伦饰演丁有康一角。

《义不容情》

丁有康——自幼失去父母,虽有养父母和哥哥的关爱,却养成了偏激的性格。急功近利,为求目的不择手段,坏事做尽,屡次不择手段陷害他人,甚至连自己的家人也不放过,和大哥丁有健结下深仇大恨。

合作演员:黄日华、邵美琪

播出平台:TVB

首播时间:1989年

剧情梗概:讲述了丁有健和丁有康这对亲兄弟之间的恩怨情仇。

经典对白:

“是你逼我的!”

彼时,歌手出道的温兆伦,凭借唱片的超高销量引来了TVB的关注。1989年他遇到了演艺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义不容情》,该剧讲述了两兄弟间的恩怨情仇,温兆伦饰演的弟弟丁有康,可以说是“坏到了极点”。在丁有康之前,温兆伦的影视作品并不多,剧中他的表演略显生涩,但却充满灵气,也正是因为这种生涩和他对角色的理解,让丁有康成了港剧史上第一奸角。那首主题曲《一生何求》,也唱尽了唏嘘与无奈。

用生活中的不如意,换个角度看丁有康

温兆伦清晰地记得,当时导演韦家辉找到他,邀请他出演剧中反派丁有康时,他一阵意外,自问“我像坏人吗?”彼时,让一个长相英俊、阳光的演员来驾驭反派是件极少有的事,温兆伦带着疑问接下了这个角色,但渐渐懂得了韦家辉的意图——“给观众一些新鲜感”。

丁有康为人自私自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甚至连家人都不放过,可以说是满肚子坏水。如果现在让温兆伦来复盘这个角色,他会告诉你“他能把丁有康演得更坏”,“如果用十级来衡量他坏的程度,我觉得以前的表演只是二级,我还有八级的空间可以发挥(笑)。其实坏人是非常难演的,因为你要做到让他的坏浸入骨髓。我当时结合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比如生活中你肯定会遇到很多不如意,上学时被同学嘲讽、长大后来自有钱朋友的奚落,需要求人办事时,你甚至连求的资格都没有,类似的不如意我经历得太多了,也被别人‘耍’惯了,吃了亏也不敢四处诉苦,只有隐忍着一步步地撑过去。这些不如意的遭遇会让我换一种角度去看待丁有康,给他的坏找到理由。”

温兆伦说,如果现在让他再演丁有康,能比当初演得更“坏”。(图为《义不容情》剧照,左:邵美琪,右:温兆伦)

角色招人恨,全家人一起责怪他“太坏”

说起来,可能连温兆伦自己都没想到会凭借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反派走红,“绝情寡义,丧心病狂”的丁有康,让温兆伦的光芒完全掩盖住了同为该剧主演的黄日华、刘嘉玲。电视剧还没播完,丁有康的坏人形象就已深入人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温兆伦这个名字几乎等同于坏蛋,有报道称因出演了这个角色,温兆伦曾一度不敢出门,害怕上街被观众暴揍。提及此,他笑着说,“没那么夸张”。但当时确实有太多人指责丁有康,包括他的家人。全家一起吃饭,家人们会突然放下碗筷,用一种责怪的眼神看着他,质问道,“你这几集又杀了多少人”“做人不要那么坏”。

港剧《义不容情》中,温兆伦饰演的丁有康连自己的养母都不放过。(右为苏杏璇)

彼时,香港媒体曾经评选出TVB十大奸角,丁有康以高票当选“港剧第一奸角”,这部极为契合温兆伦亦正亦邪气质的港剧,也获得了当年香港电视剧收视冠军,并在TVB28周年台庆上获得“全球最多华人收看的电视剧集奖”。

九十年代当红小生,最大优点是听话

随后,人气飙升的温兆伦趁热打铁,于1990年主演了电视剧《我本善良》,并入围全球发行最卖座电视剧前三名,剧中他饰演的齐浩男亦被视为港剧中的经典角色。1995年,TVB台庆评出观众票选十大最受欢迎港剧,《我本善良》成为第一名。

多部经典剧集播出后,温兆伦成了上世纪90年代的当红小生。 受访者供图

上世纪90年代初,温兆伦坐稳了TVB当家小生的位子。只要有他主演的港剧播出,无一例外收视大热,风头一时无两。谈及当初这份优异的成绩单,温兆伦说,从演员的角度来看,做到这个地步,已经够满意了,但别人口中的一夜成名、好戏连连,有多红这些事,他都是很多年后才意识到的:“因为拍的时候我就把它当成一份工作,没有什么出名的感觉。我没参加过训练班,也不是科班出身。但有一个优点,我很听话,也很乖,遇上比我专业的监制、演员、编剧,我全听他们的,也知道自己作为演员的边界在哪里。这个习惯我保持到了现在。如果导演很坚持他的观点,我会听导演的,也是因为这种彼此信赖的默契关系,当我提出自己的看法时,导演也容易接受。所以一路走来印证了很多想法,出来的效果就很好,拍好剧的前提是,大家都清楚彼此是为了作品好。”

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首席编辑 吴冬妮

校对 李立军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