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孝 十三太保「后唐第一好汉十三太保李存孝到底有多牛」

时间:2023-07-08 11:07:48阅读:1014
#头条创作挑战赛#前几天写李克用的鸦儿军,也写到李存勖、李嗣源,突然就有人留言,说他们都不算什么,李存孝才是最猛的!李存孝是谁呢?说这个名字,许多人未必立刻能反应得过来,但一说十三太保,这名头够熟悉、够…
  • 著名演员李保田的儿子,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但一直未踏入影视圈,近几年,李与李保田…

#头条创作挑战赛#

前几天写李克用的鸦儿军,也写到李存勖、李嗣源,突然就有人留言,说他们都不算什么,李存孝才是最猛的!

李存孝是谁呢?

说这个名字,许多人未必立刻能反应得过来,但一说十三太保,这名头够熟悉、够响亮了吧?

以前香港电影有不少片子都拍过十三太保题材,比如双生偶像狄龙、姜大卫参演的邵氏电影《十三太保》,其中姜大卫饰演十三太保李存孝,狄龙为十一太保史敬思,二人均死于非命,被所谓的义父晋王李克用所舍弃。

影片中李存孝武力出众,桀骜不驯,但对义父一片赤胆忠心,却又被利用个彻底,最后还成了“背叛者”。

那么,真实历史中的李存孝又是怎样的?

有人评价“王不过霸,将不过李”,指的是王者超不过西楚霸王项羽,名将者超不过飞虎将军李存孝。更有意思的是,有人将李存孝与虚构出来的李元霸并列,说这二人都是“恨天无把,恨地无环”的厉害角色。

当然,以上评价都有演义的意味,史书中记载的李存孝更擅长出奇兵、险招,于急行军中解救旁人,确实是从天而降的超级英雄的形象。

李存孝,本名安敬思,飞狐人(今河北涞源县),少年时被俘获至军中,李克用发现他非比寻常,因此放在身边培养。

成年后的李存孝精于骑射,骁勇冠绝,经常作为先锋打头阵,未尝挫败。

李克用本是唐朝的地方官员(河东节度使),而且一直表现出对唐王朝的忠心,但李克用与宣武节度使朱温(后来的梁太祖)矛盾不可调和,朝廷也对其有疑心,朱温上表朝廷,希望朝廷派兵征讨李克用,自己配合出兵。

唐昭宗迫不得已,便派张濬出兵太原,潞州小校冯霸杀了李克恭叛变,朱温则派部将朱崇节前往潞州接手,并派张全义攻打泽州。

李罕之向李克用求援,当时还是晋王的李克用便派干儿子李存孝率领五千骑兵前往。

汴军(朱温方)初攻泽州时,大大咧咧地向李罕之喊话,称:“相公常恃太原,轻绝大国,今张相公围太原,葛司空已入潞府,旬日之内,沙陀无穴自处,相公何路求生耶!”

这句话的意思是,骂李罕之狗眼不识人,平常不跟朱温这边的人往来,现在张濬(张相公)已经围困太原,葛从周又已入主潞州,十天之内,沙陀人就没地儿待着了!到时候你这个亲沙陀人的家伙,又该怎么办?

沙陀人,指的就是李克用等人,因李克用原为沙陀人,祖上朱耶氏因军功被赐姓李,一直视唐为正统,后来建国也定国号为唐,史称后唐。

汴军的这番喊话,吓没吓到李罕之不清楚,但却惹毛了已经赶到的李存孝,他痛恨这群出言不逊的家伙,亲选精骑五百人,绕着汴营高呼:“我,沙陀求穴者,俟尔肉馔军,可令肥者出斗!”

这是指着敌军的鼻子骂呢,你们装什么大瓣蒜?不过是小爷我案板上的一块肥肉,赶紧把块肥美的送出来,与我斗上一斗,我这边兄弟们正等着拿你们的肉下酒呢!

壮志饥餐胡虏肉,其实胡虏不胡虏的,古代悍将们惹毛了,都能直接把对手给宰了割肉下酒!

李存孝说这番话可不是吹牛,他是真的有这能耐。

汴将中有一个叫邓季筠的,也是骁勇善战之辈,当即应战,不是单挑,而是引军出战。

李存孝等的就是他应战,当下舞矟抢先而出(矟就是一种长矛),一战败之,俘获了千匹战马,还将邓季筠生擒。

这比斩敌将首级过瘾多了,是连锅端啊!

敌将李谠吓得赶紧鸣金收兵,带着队伍就跑,李存孝一直追到马牢山,连杀带俘达万人,大获全胜。

当时朝廷任命京兆尹孙揆为昭义节度使,他也是张濬的副招讨,所辖部队有万余人,从晋、绛越过刀黄岭偷偷摸摸往上党行进。

李存孝得知消息,亲自带了三百骑兵埋伏于长子西崖,趁着孙部前后顾不上的时机,搞突袭从中间截断这支倒霉队伍,生擒了孙揆等人,俘虏了五百多人,直接送到太原给自己干爹李克用了。

李存孝接着急攻潞州,葛从周弃城夜遁,李存孝接管了潞州城。

但可气的是,李克用随即来了命令,任命他的另一位干儿子康君立为潞帅,立功的明明是李存孝,捡了胜利果实的却是别人,这让人如何能忍?

李存孝气得不行了,绝食了好多天,不知道最后哄没哄好、怎么哄好的。

气归气,仗还是要打,李存孝又带着潞州的军队,将张濬围困在平阳,并扎营于赵城。

华州韩建派了三百精锐夜袭李存孝的军营,别看李存孝带兵勇猛,但他也不是莽夫,猛中有细,早派探子查明了情况,知道韩建要使坏,便故意设伏,反而将韩建打得大败。

李存孝趁机进攻晋州西门,俘获三千人,敌军只得闭城不出。

李存孝又带兵攻打绛州,刺史张行恭很快弃城而去,张濬、韩建也从含口逃走,李存孝一举收复晋州、绛州二城。

李克用便任命李存孝为汾州刺史,只不过这个刺史多半是没有朝廷认可的,毕竟还在跟朝廷军打仗呢!

在这些战斗中,李存孝与义父李克用之间的矛盾已经初步显露,李存孝明显认为自己的功劳与封赏不匹配,更直接的说法就是义父偏心。

但二人毕竟有父子之情,轻易不能毁弃。

很快,新的矛盾出现了。

次年三月,邢州节度使安知建叛变倒向朱温的汴军,李克用命令李存孝平定邢、洺二州。同时,定州王处存向李克用求援,李克用便派李存孝出兵攻打镇州王镕,同时派义子李存信、李存审率兵出井陉与李存孝会合,二军合攻临城、柏乡。

王镕随即向幽州李匡威求援,晋军(李克用被封为晋王)随即撤走。

而这期间,李存信、李存孝暴露出不和,李存信在干爹面前说李存孝的坏话,称他望风即走、无心击贼,恐怕跟敌军暗通款曲。

那么,李存孝跟王镕等有人联系吗?还真有,他与王镕之间曾有书信往来,还给汴军送钱,这就很犯忌讳了。

第二年,李克用亲自率军出井陉,逼近真定,此时李存孝却又与王镕会面商讨军机,李克用得知后大怒,转头就带兵打起了义子李存孝。

王镕吓得半死,这是唱哪一出啊,自己还成了祸国妖妃不成?还累得人家两父子反目?

王镕赶紧向李克用讨饶,送上五十万钱、二十万粮,并愿意出兵三万相助讨伐李存孝,李克用同意了。

可怜李存孝,莫名其妙就成了反贼,而他“勾结”的对象还跟自己义父结成联盟,反过来打自己,这特摸都什么事儿啊!

李存孝其实并不怎么敢跟义父动手,但跟挑拨离间的义兄李存信就不客气了,当时李克用驻扎在栾城,李存信屯兵在琉璃陂,李存孝半夜偷袭李存信军营,李存信军中大乱,这义兄吃了老大亏。

李克用见儿子不中用,就自己带兵进攻邢州,挖出深沟、堆起高垒围城,李存孝也是带兵的老手,一见就知道义父打什么主意,便带兵冲击,使得晋军无法筑成沟堑。

有军校袁奉韬偷偷派人对李存校说:“大王(李克用)等沟堑筑成就会回太原去了,如今一直筑不成,这才不愿意回去。尚书(李存孝)怕的不过是大王,其他人哪里是您好的对手?大王如果西归,则即使以黄河之险,也可浮渡,何况这些小沟小洫,根本阻挡不了您好的锋锐之势。”

李存孝听了这番话,居然真的放任晋军筑起沟堑,他被围城中,食尽而败。

其实,李存孝未必看不透小军校的诡计,放任对手干不利于自己的事情,惹他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还罢,那是认知问题,但李存孝明明清楚并且也曾有防范措施,后来却因为一番诡辩而放弃,与其说他是寄希望于义父自己回太原,还不如说他对这段父子情还报有一丝希望,自愿束手就缚。

从头到尾,他大概最恨的并不是义父,而是那些挑拨、争功的义兄。

兵败城破之前,李存孝曾登城告罪,大声哭泣道:“我深受父王恩情,位至将帅,如果不是有人故意挑拨,我怎么可能舍弃父子之恩,而转身投敌?我虽然性格偏激,但却是被人构陷才导致的,如果能亲见父亲之面,哪怕只说一句话,我死也甘心!”

李克用也很是痛心,便派妻子刘氏入城慰劳,刘氏果然带了李存孝前来拜见请罪。

李存孝说:“儿子我曾立有微小功劳,也没有明显的过错,却被人中伤,连个辩白的地方都没有,这才犯下大错,与父亲作对。”

李克用听后大怒,骂道:“你跟王镕的书信,上面大骂我的罪状,这也是李存信中伤你?”

李克用随即下令将李存孝绑归太原,车裂于市。

一代名将,也是死得惨烈。

李存孝死后,李克用也非常惋惜这义子,十多天都不理政事,伤痛之感不言于表。

其实,从李克用让妻子去带李存孝回来这一举动,就可得知,他原本也并不想杀掉义子,如果李存孝见面后不是分辩自己的罪过,而是与义父抱头痛哭,再发誓赌咒绝对孝忠父亲,此心无二,天打雷劈云云,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

桀骜不驯又如何?叛变过又如何?只要他还是有用之才,又肯认错俯首,李克用仍是肯用他的。

至于李存信是不是构陷他,如果真的是构陷,那岂不显得李克用愚蠢?如果没有构陷,而是李存孝自己做事不周密,那说得越多越是狡辩,又何苦来哉?

不如打打感情牌,连干娘都出动了,这事儿哪是说死了的!

小结:

李存孝实乃唐末实于名归的第一悍将,他惯常的作战方式,便是披重铠、带橐弓、携矟挝,只以二仆为骑从,阵中换马,轻捷如飞,冲锋陷阵如入无人之境。

当世人以张辽、甘宁比之,然而这样的万人敌,终究敌不过自家门户里的小算计,义兄构陷、义父弃用,毁了一条好汉。

憋屈!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