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超脱》「电影超脱成年人的冷漠孩子教育的悲哀」

时间:2023-07-05 17:10:20阅读:362
说到阿德里安·布劳迪,大家可能会觉得有些陌生,但如果说到《钢琴师》,一个孩子似的大哭着走在破落不堪的街道上的犹太身影就会出现在脑海之中。阿德里安就是饰演《钢琴师》中主角席皮尔曼的实力派演员。他的实力和…

说到阿德里安·布劳迪,大家可能会觉得有些陌生,但如果说到《钢琴师》,一个孩子似的大哭着走在破落不堪的街道上的犹太身影就会出现在脑海之中。

阿德里安就是饰演《钢琴师》中主角席皮尔曼的实力派演员。

他的实力和演技并不是随便说说,他出演过多部像《金刚》、《1942》的经典电影,更征服了奥斯卡等一系列重量级奖项。

细心地人们在他出演的电影名单中,很容易就能发现,他参演的电影有很多都是带有强烈的反战色彩。

原因似乎就是因为了解了身为犹太人的祖父母,在当年的大屠杀中的经历,亲人的苦难让他想要用自己力量去宣传战争带来的伤害。

不过在2011年,阿德里安主演的剧情电影《超脱》上映了。

与以往不同的是,他在电影中饰演一名老师,故事讲述的是他在一所落魄却又无人管理的学校教学的故事。

到底是怎样的故事打动了阿德里安,让他放弃了其他电影的机会?

帮助下的改变

亨利是这部电影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有着优秀教育天赋的老师。

因为要照顾身患老年痴呆的外公,他不得不来到一所离医院很近的学校任职。

他所任职的学校是州里数一数二的“差”。

学生从不学习,每天的任务 只有玩乐。

在学校待够了时间,就离开学校开始更为疯狂的娱乐生活。

无人管控的生活让学生在学校里目中无人,我行我素。

所以,在刚刚入职的第一天,班上的两名学生就和亨利起了冲突。

事实上,学生目无尊长随意顶撞老师却没有丝毫惭愧,这样的情况并非只有亨利遇到了,在这所学校任职多年的老师早就已经习惯于这样的事情。

有的孩子会把老师挤在角落里大骂,甚至会往脸上吐一口口水;

有的孩子会在课堂上戴着耳机躺在书桌上和朋友聊天,就算老师苦口婆心的大声请求他们安静听讲,学生们也不会有丝毫的回应。

如果这样的学校放在现实中,一定有很多人会把他们当成无可救药的蛀虫。

但是,在这所学校中,包括主人公在内,很多老师都为放弃对学生的教育。

他们把犯错的学生一遍又一遍的叫进办公室,尽管学生对谈话嗤之以鼻,对老师毫无尊重,老师们依旧没有拿走他们受教育的可能。

亨利在第一节课就为学生们留了这样一份作业,要求他们写出一份自己葬礼上的致辞。

第二天,老师在班上念出他们的致辞,有些文字粗鄙不堪,但有些人却在其中表达了自己对命运不公的感叹与不满。

在这样一群孩子中,悲伤似乎是相通的。

因为,他们在生活中从未被人爱过,从未被人在乎过,甚至在家中从未体会到人们所说的亲情。

当老师念完这一充满悲伤与疑惑的致辞时,所有学生都止住了笑声,互相对视的眼中充满了无助。

而这也就是老师留这份作业的深意,他想让学生们明白,学校的作用不仅仅是教书,更能为他们提供直面困境的方式。

勇气,对这些一直用愤怒和不在乎来麻痹自己、逃避苦难人生的孩子来说十分重要。

当这些学生第一次在生活中体会到来自其他人的善意,他们也开始逐渐接受这个从不按寻常教学方式“出牌”的老师。

亨利从不一板一眼的讲书本上的知识,而是选择通过各种吸引人的方式告诉孩子们知识的重要性。

有了知识,就能拥有识别优劣的思维,而这,也是让孩子们走出过去那种颓废生活的唯一途径。

电影最后,这些学生们完全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不再轻视知识,不再不尊重老师。

知识让他们变得更好了。

那个“胖女孩”的命运

电影中其实还有三条人物线,一个是亨利童年遭遇,一个是亨利在电影开头拯救的失足少女,还有一个是在亨利班级里的胖女孩。

主人公亨利家庭中只有外公和妈妈,但是由于外公的一些禽兽行径,妈妈很久之前就选择了结束生命。

而亨利目睹了意外的发生,内心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从这之后,他不再相信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封闭起内心。

所以,他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温和与绅士,不过是内心封闭下的另一种解释罢了。

电影一开头,亨利就曾救过一个流落街头的失足少女。

尽管女孩的一些行为为他带去了很多的麻烦,但是似乎是因为从女孩身上看到了自己母亲当年的样子,他不忍心让女孩继续流浪,所以他将女孩带回了家,为他提供吃穿和住宿。

也许是在亨利温柔的照顾下,女孩将亨利当成了自己的依靠。

而在亨利的班上,一个胖女孩同样对亨利起了爱慕之心。

这个胖女孩在摄影上有着超出常人的天赋,但是父母却从未有过鼓励,反而一遍又一遍的嘲笑这女孩的作品,女孩只能含泪说一句:爸爸,你真的很擅长伤害我。

而在学校里,女孩因为体型的原因同样没有得到同学的尊重,为了不被嘲笑,甚至连吃饭都要躲进厕所中。

毕竟在这些不知道尊重为何物的学生眼中,没有比看胖女孩吃饭更好的笑料了。

亨利的到来让胖女孩看到了生活中的唯一一束光。

他对人温柔,善良,所以胖女孩想要在漆黑一片的生活中拼命抓住这一缕光。

面对两个女孩的接近,亨利却表现出了反感。

所以,当胖女孩和老师表白后,亨利尽管明白这并非示爱,而是“求救”,他却依旧推开了女孩。

同时,面对一开始就被亨利救下的女孩,亨利也不顾她的哀求,将她送到了青少年救助中心。

因为他明白,如果一个人内心本就空洞,他又要如何填满需要帮助的人的内心呢?

三个人又回到了当初形单影只的样子。

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胖女孩,因为那种无人理解的孤独感似乎成了她生命的主旋律。

这部电影很真实,因为他不仅描述了被拯救的孩子们的结局,也描写了那少部分未得到帮助的孩子的后果。

就像电影中一样,在亨利班级中的孩子的运气都很好,他们能在昏暗的生活中得到来自老师的帮助,从而改正生活前进的方向。

但是还有一部分人,他们经历的困难远远超过遇到的温暖,生活的地狱模式就是让他们走进死胡同的原因。

尽管需要帮助,却无人帮助,这些孩子都成了那个“胖女孩”。

写在最后

这部电影并不像阿德里安以往的作品,中间没有激烈的枪战,没有惨无人道的战争,也没有充满痛苦的尖叫。

但是看过电影后的人们,却都感觉到了比感官带来的刺激更为强烈的失落和绝望。

这种感觉贯穿着一整部电影,而这样的感觉下却是实实在在的影射着现在的一些教育问题。

在电影中,刘玉玲饰演的老师曾被学生对学习无所谓的态度激怒,她大声哭喊着,希望学生能不再糟践自己的人生。

她心痛孩子对未来社会的轻视,心痛孩子在未来将会和几十万人竞争一个最累最苦的岗位,但是老师的焦急却依旧改变不了现状,得到的只是学生的怒骂和摔门离开。

究竟为何会这样?

因为真正想要为误入歧途的学生伸出援手的人太少了。

当地领导前去学校演讲,本以为他们是为了孩子的学习而来,结果却对老师大加批评,认为学生的成绩导致了周围房价暴跌。

他不在乎学生成绩,他只在乎卖房能让自己赚到的钱。

学生的家长更加离谱,他们对孩子非打即骂,将孩子送进学校的原因就是为了把麻烦推给学校。

成年人是社会的领导者,但是在电影中,成年人却成了社会的“奴隶”。

他们沉迷于舒适,追随着权利和金钱,丝毫没把孩子的教育当成要事。

一整个学校走向歧途的孩子,却只有寥寥几个老师在想着努力改变现状,帮助与被帮助者的极度不平衡让现状变得越来越糟。

大多数人的冷漠就是这部电影的悲哀之处。

电影的最后,那个胖女孩因为失望绝望,而选择了吃下一个画着“哭脸”并且放入毒药的小蛋糕。

父母的失责,老师的疏远,社会的麻木,让这样一个有才华的小女孩步入了黑暗,因为她改变不了这个世界的看法,所以只能改变自己。

面对胖女孩的离去,亨利似乎也明白了自己的冷漠,也许是为了补偿,他又接回了被她送走的失足少女。

他希望自己可以尽自己所能帮助他回归正常的生活,至少这样,胖女孩的结局不会发生在这个孩子的身上。

“不在乎没什么了不起的,选择在乎才需要勇气啊!”

这句话其实不仅是说给那些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毫不在乎的孩子们,更是说给那些一直冷漠着,从不给予孩子援手的家长、老师甚至社会上的人们。

孩子的成长是被教育出来的,他们走上歪路确实有他们自己的原因,但是其他人的所作所为同样值得思考。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