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老电影放映机「一群有情怀的老影迷收藏放映机为邻里义务放电影」

时间:2023-07-05 05:28:52阅读:2907
白色幕布上光影变换,伴随着老式胶片放映机轻微的“沙沙”声,街坊邻里完全沉浸在电影情节中,放映员刘仁堂嘴角露出了满足的微笑。58岁的刘仁堂是一位老电影爱好者,喜欢收藏胶片放映机和拷贝,而他不过是我市老电影…

白色幕布上光影变换,伴随着老式胶片放映机轻微的“沙沙”声,街坊邻里完全沉浸在电影情节中,放映员刘仁堂嘴角露出了满足的微笑。58岁的刘仁堂是一位老电影爱好者,喜欢收藏胶片放映机和拷贝,而他不过是我市老电影爱好者中的一名“新兵”。目前圈内拥有约50位老电影爱好者,坚守着老电影人的情怀,他们经常到养老院、社区、乡村为大家传递儿时独特的文化享受。

爱好老电影

9月5日,走入开化寺古玩市场一间普通的工作室,一台胶片放映机映入眼帘。

“这是35毫米的胶片放映机!”刘仁堂介绍。放映机脚下,一只只铁箱子叠放着,打开一看,里面是一盘盘拷贝。这样的拷贝,刘仁堂已经收藏了200多盘。

老刘是一名转业军人,军旅生活使他对“红色收藏品”情有独钟。3年前,他逛南宫收藏市场时,看中了一台胶片放映机,一下子勾起了儿时看露天电影的美好回忆。当即,他花1200元买下了这台有故障的放映机,并到处找人做了维修保养。

就这么着,他“误打误撞”地走入了我市老电影爱好者的圈子,认识了王廷、严青、梁桓之等一批老电影迷。

服务众邻里

正说着,60岁的严青拿着一只灯泡走了进来。“严老师是我们圈里的技术总顾问,大家有啥问题都请教他!”

说起老电影,严青滔滔不绝。此前在青年宫工作的他,半辈子都在放电影,从胶片电影到数字电影,电影技术的发展刷新了观众的观影感受,但作为老放映员,严青总感觉有些缺憾,在他心目中,胶片的质感无法被数字所替代。

上世纪90年代末,严青无意中从网上看到有卖二手电影放映机的,连一份《红樱桃》的拷贝共6000元。当时,他的月工资才几百元,但他还是咬咬牙,去邮局汇“巨款”,买回了这台解放103A型放映机。

摩挲着属于自己的第一部放映机,严青内心如初恋般地激动。他爱人也喜欢看电影,夫妻俩邀请来老邻居,共同在家中观影。从那时起,严青家便成了左邻右舍的“周末影院”,每每淘到好片子,严青总会邀请大伙儿一起来分享。

从网上淘放映机和拷贝过程中,严青结识到更多本地的老电影爱好者,他也凭借资深放映工作经历和较高的鉴赏力,成为大家公认的技术顾问。

心中有情怀

到目前为止,这个圈子的老电影爱好者已有约50人。医院大夫、企业职工、机关干部、转业军人……出于共同的爱好,他们聚到了一起。

“我们这些老电影爱好者有个共同特征——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业余时间和不少积蓄都投资在放映机和拷贝上了!”

完好的老放映机已经成为稀缺物品,价格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不少爱好者一人就拥有十几台机器,而拷贝每盘从几十元到几万元不等。为了这个爱好,原先烟酒不离手的人也都戒烟戒酒,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生活方式也更加健康。

他们不光自己放映,还将这样的文化情趣分享给更多人。严青已连续8年,利用暑期,在青年宫宿舍院为大家义务放电影。大年初一到养老院,为没有子女陪伴的老人放一场老电影;走入社区和乡村,为居民们提供一次触摸童年的感受……为了方便公益放映,他们还建了微信群,哪儿有放映需求,大家只要有时间,二话不说,带上放映机和发电机就走。

观众的认可和欢迎,是大家最大的欣慰。下雨了,观众坐在小马扎上,打着雨伞也要看完。每年暑期,一位中年影迷都会专程从小店骑着自行车赶到青年宫宿舍院,就是为了能在幕布前重温露天观影的感受。今年在晋源花塔村放映时,一部电影放完了,村民却迟迟不肯离去,纷纷要求“再放一部”。还有一次,当他们放映完,全体观众起立鼓掌……

十几年来,这些老电影爱好者已义务放映数百场露天电影,让无数中老年人觅得童年回忆,让更多孩子了解电影的发展。从中,他们在传递着一份独特的文化情怀。(记者侯慧琴)

太原晚报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