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勤王为何总出乱子臣子救驾并非那么简单呢(勤王救驾是什么故事)

时间:2022-08-31 00:49:06阅读:948
纵观,中华几千年历史,历朝历代不乏有“勤王救驾”的事情,这所谓的“勤王”指的是作为臣子的下属,起兵救助君王。这原本是一件好事情,可往往这些起兵的臣子们口号喊得正气凛然,一旦救驾成功,往往就变成了嗜血的…
  • 国家话剧院著名国家一级演员。曾在《红色摇篮》、《井冈山》、《开天辟地》等三十多部…

纵观,中华几千年历史,历朝历代不乏有“勤王救驾”的事情,这所谓的“勤王”指的是作为臣子的下属,起兵救助君王。

这原本是一件好事情,可往往这些起兵的臣子们口号喊得正气凛然,一旦救驾成功,往往就变成了嗜血的豺狼。

勤王

比如东汉末年,宦官当道,十常侍(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祸乱朝野,大将军何进急召西凉董卓入京勤王。

可不料,何进先被宦官集团杀死,袁绍与袁术两兄弟火烧皇宫,大肆屠杀宦官,朝野大乱。

本来入京勤王的董卓,却做了奸臣逆子,他控制了东汉首都洛阳,废黜皇帝,淫乱后宫,大臣们是怨声载道却又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昔日西凉一猪狗,窃据龙庭!这是历史上典型的勤王失败的例子。

再有一个典型例子,那便是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的事情诸位都耳熟能详,好好的一个江山葬送在了他的手里,一手好牌打了个稀烂,本来有好几次能斩杀燕王朱棣的机会,都被他给错过了,理由是“勿让朕背上弑叔的罪名”。

当朱棣带兵包围南京城的时候,朱允炆下旨“勤王”,但此时火已经烧到眉毛了,“勤王”又有什么用?

最后因为李景隆的叛变,朱允炆在一场大火之中,生死不知,成为了一个谜团。

其实,古代封建王朝中,除非朝堂发生重大祸事时(例:十常侍祸乱朝纲,朱棣大军围南京),一般是不会采用“勤王”这一挽救王朝的方法的。

一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一般来说军队营地驻扎都与都城相距甚远,即便臣子奉诏前来,可能早就晚了。

二是得到消息之后,臣子们还需整顿兵马,收集粮草,军队开拔并不是用嘴说说那么容易的,这一桩桩一件件,没有三两月完不成。

三是勤王军队不一定会响应,古代手握重兵的实权人物,哪一个也不是简单货色,除非心中真的向着朝廷,否则这些臣子哪怕是趁乱捞一把,也不会起兵响应的。

四是君王怕“驱虎迎狼”,就像董卓这样狼子野心的人,他带兵进京是勤王吗?不是!他是想控制朝堂,自己做君王。

所以说,“勤王”这一举动,需要多个条件的满足,一步错“勤王”必定会失败。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