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刀记》「小时候看过的老电影66大刀记」

时间:2023-06-24 05:49:47阅读:2804
我生于1968年,年过半百。近几年,小时候看的电影经常浮现在脑海,或是因为一首歌、一句台词、一幅画面,挥之不去。那时候,电影产量小,看电影的机会不多,好多电影看了好几遍,因而记得更清楚。现在闲来无事,就把…
  • 大刀记
  • 生活 动作
  • 杰克·帕兰斯 艾达·卢皮诺 温戴尔·柯瑞 罗德·斯泰格尔

我生于1968年,年过半百。近几年,小时候看的电影经常浮现在脑海,或是因为一首歌、一句台词、一幅画面,挥之不去。那时候,电影产量小,看电影的机会不多,好多电影看了好几遍,因而记得更清楚。

现在闲来无事,就把十来岁时亲眼看过的电影回忆一番,慰藉一下追忆旧时光的情怀。影片不见得是最好的,但我遇见它的年龄是最好的!

大刀记》:1977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

基本剧情:讲述了穷苦农民梁永生报杀父之仇未果,苦练武艺,随后成长为一名优秀八路军指挥员,领导乡亲们与地主和日寇斗争的故事。

最深印象:1、电影是根据郭澄清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小说《大刀记》是我人生看的第一部小说,爱不释手。爱屋及乌的缘故,自然对这部电影青睐有加。只不过小时候总是疑惑电影怎么和小说不一样,有那么多的不同,是不是电影弄错了?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叫改编。

2、影片的开头对白较少,人物都是惜字如金。影片通过人物的肢体语言和音乐渲染展开剧情、交代背景,增添了影片的厚重感和沉重感,使观者能较快融入剧情。

3、影片名角较多,发挥得都很出色。杨在葆一人分饰两角,梁父的悲壮、梁永生的莽撞和成熟都演绎得淋漓尽致。仲星火饰演的铁匠门大海,一身正气、亲切感人。陈述饰演的反派参谋长,阴险狡诈,小眼睛一翻一个坏主意,依然那么招人恨。郭凯敏饰演小青年锁柱,虽然略显稚嫩,但也中规中矩。

4、那时候上影厂的电影水平是比较高的,画面语言、借物寄情的功力深厚。运河发大水的画面十分逼真,不知道是不是用的特技。大刀是片子的魂,但也没有过分渲染它的打打杀杀。前半部突出“只有它(大刀)能把那人情事理正过来”,后半部梁永生在延安手握大刀慨叹“穷人的活路在哪里”,对主题的阐释很巧妙。

5、影片有两个情节很感人。一个是梁志勇被迫去天津当童工,登船前,他和众亲人挥泪告别,多么懂事的孩子啊,让人心酸!另一个是众乡亲集中在永生家,你一瓢、我一碗,生生凑成了百家面,屋里笑声不断,声声悦耳!

6、地主贾玉圭压榨百姓、作恶多端,本来他要是珍惜人民政府给他的机会,兴许还能保命。但他却投靠日本人,成了汉奸。片中虽然没死,但最终肯定是死路一条。影片最后,贾玉圭还在放狠话“走着瞧”,而这一边,上级已经批准梁永生成立大刀队了。影片至此戛然而止,很高明,留下悬念让观众自己想,谁都能猜到贾玉圭的下场。

7、片中反复提到过“二五减租”,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抗日民主政权规定:在未实行土改的地区,允许地主出租土地,但要按照战前的原租额减少25%。

8、片中的经典台词:魏大娘和地主贾玉圭斗嘴,贾说:死老婆子,梁永生一来,走路的样子都变了。魏大娘说:东家,自打永生一回来,你走路的也变了样子喽。这嘴斗得机智过瘾,能把地主噎死。片头在交代环境时。有一个叫花子说:前清时候我要饭,如今要饭的还是我。小时候就喜欢这些非主流的顺口溜,看一部,就发现几句,然后小伙伴之间竞相传诵。

这部片子是根据1975版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现在看起来改编得不错,既尊重原著,又符合电影的叙事风格。虽然和《红旗谱》、《大河奔流》有些情节雷同,也像《从奴隶到将军》有一定的人情味,但在从特殊时期的文艺作品向新时期过渡中,这部电影还算比较成功的。

您还记得哪些细节?一起探讨一下吧。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