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李仁堂性格内向酷爱写诗一生坎坷与妻相守57年73岁悄然去世

时间:2023-05-31 16:28:45阅读:1793
昨天,我在重温1999年北影厂拍摄的《九九艳阳天》这部电影时,再次看到了李仁堂这位好演员。我突然想到,不知不觉,这位老艺术家,离开我们,竟然已经19年的时间了。好巧不巧,今天,就有网友通过自媒体平台私信我们…
  • 著名演员李保田的儿子,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但一直未踏入影视圈,近几年,李与李保田…

昨天,我在重温1999年北影厂拍摄的《九九艳阳天》这部电影时,再次看到了李仁堂这位好演员。我突然想到,不知不觉,这位老艺术家,离开我们,竟然已经19年的时间了。

好巧不巧,今天,就有网友通过自媒体平台私信我们:希望我们可以好好地介绍一下李仁堂。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心有灵犀吗?

好吧。

说到李仁堂这个名字,大家的眼前,最先浮现的,一定是《青松岭》中的万山大叔、《创业》中的华程书记、《泪痕》中的朱克实,和《被告山杠爷》中的山杠爷吧?

这一个个鲜活生动的银幕形象,组成了我们脑海中李仁堂的模样。

但这难道就是真实的李仁堂吗?

显然不是。

那么生活中的李仁堂,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今天,雅清想通过你不知道的9件事,来还原一个更加真实的李仁堂。

也许和你想象中,有些不一样哦。

一、原本想当医生,却被“赶鸭子上架”当了演员

1949年,19岁青年李仁堂,走上了舞台,成为了热河省文工团的一名演员。

李仁堂长得相貌堂堂。但他当演员,却是一件“赶鸭子上架”的事情。

李仁堂的祖籍,原是山东诸城。

但在1930年,他的母亲怀着他,一路逃难来到了吉林抚松,找到了他的父亲。李仁堂的父亲在这里种人参发了财,带领家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可是李仁堂却不想像父亲那样当个生意人,于是他就一个人跑到沈阳和北平读书。

那时候,他的梦想不是当演员,而是做医生。

1949年初,刚念完高二的李仁堂,突然接到一个要好同学的来信,喜出望外。

原来,这位同学背着家人考上了热河省文工团。他被老根据地那如火如荼的生活场景所感染,于是就写信告诉李仁堂,希望他也能够加入到这个革命的大熔炉里来。李仁堂接到信后,二话没说,就赶到了热河省省会所在地承德。

在老同学的介绍下,他进入热河文工团。领导见他形象好,嗓音条件也不错,就动员他做演员。可是李仁堂却觉得“难为情”。说,我做梦也没想过当演员。于是他就在团里打杂。

可是好巧不巧,有一次文工团下乡演出歌剧《刘胡兰》,扮演政委的演员临时有事不能去。这可急坏了当时的领导。这时他在人群中看到李仁堂,觉得这个小伙子虽然年轻,可平时显得十分沉稳,有个“领导样子”,于是赶紧让他顶上去。

这是李仁堂第一次登台,两腿直哆嗦。但好在他平常也看多了演员们的排练,“没见过猪肉,但见过猪跑”,所以他有样学样,倒也很轻松地把场子给应付了下来。

最关键是他所体现出的那种从容不迫的气度,令剧团领导对他刮目相看,认为他是个稍加雕琢,便能成材的好演员。

李仁堂的领悟能力的确强,不久他就成了文工团的台柱子。1953年文工团改为承德地区话剧团,李仁堂也成为了舞台上的主要演员。那时候,他是《战斗里成长》中的赵铁柱,是《风暴》中的施洋大律师,是《胆剑篇》里的勾践,是《雷雨》里的周朴园等。多年的舞台表演练就了他的台词功底,也使他的表演技巧日渐成熟。

但他那时并没想过自己会成为电影明星。

二、为何在《锁龙湖》中的名字不叫李仁堂,而叫李齐?

李仁堂之所以走红,被全国观众所认识,完全是因为《青松岭》这部电影。

然而这部戏的诞生,也是一波三折。

1962年,承德话剧团创作出了话剧《青松岭》。1965年2月前往北京参加华北地区话剧歌剧观摩演出时,获得一致好评。随即长影厂老导演刘国权决定将其搬上银幕,演员呢保持舞台演出的阵容不变。女主角秀梅由刘晓媚扮演,方纪云由阎本安扮演,张万有由李仁堂扮演,反面角色钱广,由李树楠扮演。

这版电影于1965年年底拍完,但遗憾的是,还未能广泛放映,便被打入了冷宫。

直到1973年,长影厂恢复故事片生产,才将该片的重拍,提到议事日程。

这次重拍,上面给出的指示是一定要加强阶级斗争这条线,剧中主角,也由秀梅,换成了老贫农张万山(也就原来的配角张万有)。导演组呢,除了刘国权之外,又增加了姜树森、李前宽等新生力量。大家摩拳擦掌,想把《青松岭》拍成精品。

然而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演员由谁演?

因为当时,几乎所有在话剧《青松岭》中出演角色的演员,都被打倒了。

当时导演刘国权说,在重拍版的《青松岭》中,一定要出现两位演员,一个是扮演张万山的李仁堂,一个是扮演钱广的李树楠。

然而当担任场记的李前宽赶往承德话剧团时,才发现这两位演员,都因“有问题”,而被“清理出了演员队伍”,正在扫大街呢。

这下可急坏了李前宽。作为一名专业的电影工作者,他当然知道一个好演员的重要性,所以要求承德话剧团尽快“解放”李仁堂、李树楠等演员。可是这却不是承德话剧团的领导所能解决的问题。于是李前宽又找到承德军分区的牛司令。也正是在牛司令的安排下,李仁堂、李树楠等演员才得以回归演员队伍。

有人说,《青松岭》是火了一部戏,红了一个人。这话一点不假。

这红起来的那个人,自然就是李仁堂。

而“红极一时”的李仁堂,也引起了当时“旗手”的注意。

“旗手”重视一个人,就喜欢给他改名字。

比如给钱浩梁改为浩亮,给张连文改为张文,而李仁堂呢?“旗手”认为这个名字不好,跟“开中药铺似的”,不如改为“李齐”吧,齐鲁的齐。李仁堂只好点头称是。所以后来他在《锁龙湖》中扮演男主角杨凯时,所用的名字,就是“李齐”。

不过这个名字也就只用了一年不到,就被李仁堂便改回了自己原本的名字。

三、力压达奇、孙道临等成影帝

1979年,对于我国电影发展来说,是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这一年,众多优秀电影应运而生,更多好演员得到了展露才华的机会。

这一年,49岁的李仁堂在电影《泪痕》中出演了县委书记朱克实一角。45岁的达奇在电影《吉鸿昌》中出演了抗日英雄吉鸿昌一角。58岁的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在电影《李四光》中出演了地质学家李四光一角。

他们的表演,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1980年3月,《大众电影》杂志针对1979年上映的电影,向全国观众和读者,发出了评选第三届电影“百花奖”的通知。并随这一期的杂志,公布了候选影片和演员的名单,几乎包括了1979年度上映的所有影片和其中的优秀演员。

3个月之后,获奖名单公布。其中“最佳男演员”一项,李仁堂、达奇、孙道临这三位演员的票数非常接近。最终李仁堂以微弱优势,力压达奇和自己所喜爱的前辈孙道临,而成为了本届百花奖的影帝。

这是李仁堂所没想到的。却令他一时风头无双。

因为这届百花奖,是停办17年之后的首次,所以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然而李仁堂的演技,却遭到了部分影迷的质疑。

有观众认为,虽然李仁堂在电影《泪痕》中,也的确展现了较高的表演技巧,但与他早期的电影作品《青松岭》、《创业》相比,却并未有太大突破。反倒是在《吉鸿昌》中扮演吉鸿昌的达奇,和在《李四光》中出演李四光的孙道临,都体现了精湛的演技。

大家觉得,李仁堂之所以能最后获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沾了《泪痕》中朱克实这个角色人设的光。

其实连李仁堂自己也承认,他的表演舞台痕迹比较重。这自然是因为他长期从事舞台演出的缘故,难免在镜头前会习惯性地出现一些舞台的腔调和动作。

但这并不妨碍李仁堂于1980年被调入北影厂,成为了专业电影演员。并接连主演了《元帅之死》、《如意》、《花园街五号》、《蓝色的花》等电影。他所扮演的,基本上都是高干形象,可以说是神形兼备。所以他又被誉为“银幕高干专业户”。

然而1981年,他却接了一部戏,差点使他被观众喷成“筛子”。

四、因《子夜》成为观众吐槽的对象

1981年,一向在银幕上扮演农民或高干的李仁堂,突然在根据矛盾小说改编的电影《子夜》中,扮演起了资本家吴荪甫。

他的这次表演,令很多观众感到不适。

尽管他演出十分卖力,但大家却并不买账。认为他不仅没有把小说中人物的独特性格以及心理变化给表现出来,而且还时时处处透露着一些“朱克实”的味道,令人出戏。

对此,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不过就雅清来说,我觉得李仁堂在《子夜》中的表演,虽未超过《青松岭》和《泪痕》等,但总体来说是含蓄的,内敛的,有人情味的。当然,也可能在塑造人物时,他对角色的理解有偏差。这导致他并没有演绎出吴荪甫霸道专横的一面,在工人面前也表现得太温情了一些,而面对赵伯韬等人时,他又没有体现出足够的霸气。

其实,这一切,都是演员的“局限性”造成的。

再优秀的演员,也不可驾驭所有的角色。

后来,李仁堂又在《田野又是青纱帐》中出演了宫县长,在《焦裕禄》中出演了赵专员等,就好了很多。很多影迷都觉得,当初那个让人感觉亲切的李仁堂,又回来了。

五、最满意的角色是山杠爷

李仁堂作为我国获奖最多的演员之一(他多次荣获百花奖、金鸡奖、华表奖等大奖),是三大奖项最早的大满贯获得者。一生主演过众多影视剧,创造过无数个角色,然而他自己最满意的一次表演,却是1994年,他在《被告山杠爷》中所扮演的山杠爷。

他觉得自己之前的表演,多少都有些话剧痕迹。而到了《被告山杠爷》,他却似乎完全找到了电影表演的诀窍,将自己的全部身心,全都融入到了这次艺术创作当中,几乎是与山杠爷融为了一体。

他的这次表演,也获得了观众们的由衷认可。认为他的表演达到了浑然天成和炉火纯青的地步。

后来李仁堂总结出,他为何能将这个老农民演得栩栩如生?他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不偷懒”,懂得深入生活,懂得“下笨功夫”。他觉得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尤其是塑造工农兵形象,就一定到生活中去,寻找角色的创作依据。

我想,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所以他塑造的张万山、华程、朱克实、山杠爷等,都是那么鲜活,有质感,而《子夜》中的吴荪甫,就欠了些火候。

六、性格内向而清高,“不大合群”,但却愿意帮助年轻人

在很多朋友的意识里,觉得演员都是“人来疯”,处处爱显摆,好张扬。其实并不然。

很多好演员,平常都十分低调。比如王心刚,比如李仁堂。

李仁堂本人的的性格其实非常内向。不拍戏的时候,他更喜欢宅在家里。做事呢,也喜欢独来独往。遇到北影厂开员工大会,他也总是找个别人注意不到的角落坐下。很多人都以为他“不合群”,但实际上是他一贯行事低调而已。

在老伴祝瑞玉眼里,李仁堂还是个十分清高的人,从来不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四处巴结人,而是踏踏实实地靠着自己的真本事吃饭。这让他的日子过得简单而充实。

在北影厂,他的朋友也不是很多,谈得来的也就是葛优的父亲葛存壮,以及于洋等几个人。但他和他们也只是淡淡的“君子之交”。

可是对一些年轻演员,他却愿意毫无保留地提供帮助。比如因在《归心似箭》中搭档斯琴高娃扮演魏得胜的赵尔康,就是在李仁堂的推荐下登上银幕的。为了帮助赵尔康塑造好魏得胜这个角色,他一字一句地倾听赵尔康的台词,并给予细心的指导,被传为佳话。

直到现在,赵尔康提到李仁堂老师,都充满感激。

七、喜欢写诗、钓鱼和手法

作为演员,李仁堂的爱好非常广泛。但通常都与“静”有关。

比如他爱写诗,曾在晚会上朗诵过自己写的《求实篇》:表演求真人求实,半生蹉跎信不疑,寻真觅实生活里,处处工农是良师。表达了他的艺术追求。

另外就是钓鱼和书法。他的书法是晚年之后才开始学的,但却拥有极高的造诣。很多人都来向他求字,他也总是有求必应。

但到了一定的岁数,他就不再拍戏了。他说,“我这么大岁数,还出去干什么呢?”这一点,又跟王心刚,非常相像。

八、与妻子相守57年,儿女都没做演员

很多影迷都很想了解李仁堂的妻子是谁?

他的妻子,名叫祝瑞玉,东北长白山人。两人从小一起长大,算是青梅竹马的恋人。结婚后一直相依相守。期间他们的感情也曾遭遇过考验,但两人始终不离不弃,共同生活了57年的时间。他们一共生下三个孩子,有的在银行工作,有的从事旅游服务,虽然都没有从事表演,但同样其乐融融。

祝瑞玉说,每当遇到节假日,孩子们都会带着儿女回家团聚。李仁堂最大的乐趣就是发给孙女、外孙们一人一百块钱,然后让他们陪自己“打麻将”。

祝瑞玉说,每当这个时候,整个北影厂都不如我们家热闹。

在李仁堂家的客厅里,挂着一副条幅,上面写着“龙马精神”四个大字。是李仁堂亲自书写的。为什么会是这四个字呢?因为祝瑞玉属龙,李仁堂属马,合起来不正好就是“龙马精神”了吗?

只是令祝瑞玉十分痛心的是,当时北影厂刚刚分配给了他们一套四室两厅的房子,他们花了大量心思进行装修,却没想到,刚住进去才一年多的功夫,李仁堂就撒手人寰了。

九、走得很突然,也很安静

2002年6月22日,酷爱手法的李仁堂,因为接到山东省高青县的邀请,而前来这里参加书法展览。而祝瑞玉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会是两人最后的诀别。

2002年6月24日晚,结束了一天活动的李仁堂回到宾馆,刚洗完澡准备休息,却突然感到心脏不舒服,于是马上给接待人员打了电话。而当大家及时赶到时,却发现他已经倒地不起,手中的速效救心丸也撒了一地。经过县医院进行紧急抢救,终究未能将他的生命挽救回来。

据医生说,李仁堂走得时候很突然,但很安静,没有经历什么痛苦,就因心脏病猝发,而悄然离世了,享年73岁。

据了解,李仁堂早在80年代的时候,就患上了糖尿病,后来又引发了心脏病。平常李仁堂对糖尿病很注意,但却忽略了心脏病的发作。由此可见,人到一定的年龄,就应该对自己健康的方方面面,都更了解和重视才行,不然,就很可能“因小失大”了。

亲爱的朋友们,说到李仁堂,他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个演员。他拥有出色的外形,深厚的台词功底,而在众多影片中的表现,大家也都是有目共睹。只可惜走得太早了一些,也是遗憾。那么在大伙的记忆里,李仁堂是个怎样的演员呢?最难忘他塑造的哪个角色呢?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与更多网友进行交流吧。

本文由DJ雅清团队原创,未经允许请勿抄袭!违者必究!

欢迎阅读:

关于王心刚 你不知道的9件事 也曾遭冷遇 为落难的王晓棠仗义执言

42年后,《吉鸿昌》主演现状迥异,有人86岁健壮如牛,有人已去世

滕汝骏:比富大龙更低调的影帝,不舍得花钱,住在陋室却一生自在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